多模态信息融合算法研究与系统分析

来源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ialao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传统的信号处理技术难以满足复杂智能系统对信息的多层需求时,多模态信息融合技术便应运而生,并显示出了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我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目标识别融合技术,是因为很多领域的问题都可以归属于目标分类和识别的范畴。此外,自动目标识别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军备发展的重点之一,而目标识别融合是实现自动目标识别的重要途径。所以,研究面向目标识别的多模态信息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其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提出了基于融合功能和信息层次的多模态信息融合的一般功能模型:FH模型,为信息融合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公共参考框架,并详细分析了多模态融合过程中信息的流向、信息流动时可能产生的融合层次及融合结构。 2)针对目前较少文献研究D-S证据理论的决策规则的状况,提出基于Pignistic概率的多信度决策规则并设计了3种Pignistic概率转换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决策的精度,减少后续融合过程的计算量,同时缓解了D-S证据理论潜在的指数复杂性问题。本文方法对其它基于信度、隶属度的理论同样有效。 3)针对D-S证据理论中的证据冲突问题,提出了基于“交并集”和Pignistic概率的改进方法。证据融合顺序对融合结果没有影响,可以很方便地编程实现。 4)提出了D-S证据理论中的基本概率分配的获取方法,解决了D-S证据理论应用于实际系统时,基本概率分配难以获取的问题。 5)在粗糙集理论中,针对不完备信息系统,提出了基于差异关系和数据部分补齐的处理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 6)探讨了粗糙集理论中最小决策规则的求取方法,提出决策依赖度的定义,并提出了三种减少计算复杂性的方案,使计算量大幅下降。本文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不完备信息系统,因此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7)针对粗糙集理论只能处理离散数据的局限,提出了基于决策的剥离式连续属性离散化方法。离散化后的决策表总是相容的,这与目前很多离散方法不考虑决策相容性相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系统的有用信息。本文方法是领域独立的,可应用于不同领域的连续属性的离散化。 8)以集装箱号码自动识别系统为例,通过基于产生式规则的预处理融合算法和基于神经网络与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多分类器融合,实现了多模态信息融合技术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运用马克思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邓小平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论述,认真分析了我国省会城市政府职能、机构和编制问题现状、特征
为了解决部队油库油罐测量劳动强度大、实时性差的现状,提高油库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立项研究“基于Modbus总线的油罐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本人参与了该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电路设计已经从逻辑门为基本单元的SSI电路设计,逐步过渡到MSI,LSI,VLSI设计,但随之产生的一个附加问题:设备故障的危害性也加大了,人们通过常用的
光纤陀螺具有独特的优势,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实用化的光纤陀螺,一般要求其具有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然而,光纤陀螺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却很敏感.从实测的温度曲线上看,当环境温
网络控制系统利用控制网络在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传送控制信息,减低了系统的布线造价和复杂度,并给系统带来了灵活性.同时由于信息在网络中传输存在时延等问题,而影响了控制
磁悬浮轴承是一种新型的支撑部件,由于它具有无摩擦、无需润滑、寿命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科技界和企业界的重视。它是一种高新技术,涉及到电磁学、机械学、转子动力学、控制理论和计算机科学等众多领域。本文的工作是研究磁悬浮轴承的数字控制器。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在简单分析了磁悬浮轴承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从单自由度入手,通过对16极径向轴承的力学分析,推导了单自由度情况下电磁力与控制电流、转子位移之间的非
局部路径规划是水下机器人(AUV)导航任务中的难点。自适应性是AUV所必须具有的关键能力。强化学习被认为是获耳义未知环境下自主机器人控制策略的比较合适的方法,最流行的强化
在电力系统中安装柔性交流输电(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s,FACTS)装置(例如可控串联补偿(Thyristor Controller Series Compensator,TCSC)、静止无功补偿(Static Var Comp
医疗诊断设备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获取自身信息的能力,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这些设备获得的信息主要以图像的形式存在,因此对这些图像的处理就成了充分发挥其效果的关键.由于其
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方法一直是较活跃的研究课题。模糊系统本质上是非线性的,因而稳定性分析比较困难,到目前为止虽已经存在许多种保证模糊控制稳定的理论,但仍未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