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隔离理论与系统的研究及其在网络化制造中的实践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j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基于网络化制造环境,对物理隔离中的混合密码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技术研究,建立了物理隔离中的数据安全转发模型,设计了物理隔离技术中数据转发的专用安全协议,介绍了开发成功的物理隔离系统原型,并申请了一种物理隔离卡——三卡合一的发明专利。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制造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模式——网络化制造。随着网络化制造的蓬勃发展,其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基于软件的安全技术是一种逻辑机制,是极易被操纵的,因此无法满足网络化制造中的信息安全要求。物理隔离技术是信息安全领域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它使内部网和公共网“物理隔离”,保证制造企业的内部的绝密信息不受来自互联网的黑客攻击。在网络化制造中,研究和发展物理隔离技术,是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新的交叉课题和新的尝试。本文旨在开展网络化制造中的物理隔离的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把物理隔离技术应用到网络化制造信息安全领域,以解决网络化制造中被动的和静态的安全防御策略无法满足制造网络的信息安全需要的问题。在对网络化制造的特点和网络化制造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对信息安全的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物理隔离技术应用到网络化制造信息安全领域中,试图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化制造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解决网络化制造中被动的和静态的安全防御策略无法满足制造网络的信息安全需要的问题。对物理隔离技术中的混合密码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技术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传统密码学中对称加密体制和非对称加密体制的缺点和优点,提出了一种实用于网络化制造中的物理隔离系统的混合密码技术,该技术可以同时获得非对称加密体制的安全优点和对称加密体制的速度优势,并研究了使用混合密码技术进行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的方法和关键技术。从拓扑学的观点分析了物理隔离技术在 OSI 七层协议模型中所处的角色,阐述了网络隔离的几种形式以及物理隔离在网络隔离中的地位。在物理隔离技术中,数据的转发是隔离技术关键。在分析了传统数据转发模型的缺陷的基础上,建立了物理隔离中的数据安全转发模型,对物理隔离的数据转发的安全措施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建立了内网的安全策略。由于常规 TCP/IP 协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实现内外网之间的物理隔离,就必须做到彻底防范基于网络协议的攻击。论文分析了网络通信过程和 TCP/IP 协议的分层模型及其数据包格式,建立了专用安全协议的流量模型,并利用 Linux 系统平台上 I<WP=4>的 CAPI library(libnet、libpcap、libnids 和 libicmp)设计了专用安全协议。 介绍了开发成功的 SecInfo 物理隔离系统,包括系统需求分析、主要功能和体系结构设计等。详细介绍了系统硬件与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包括隔离控制卡硬件、系统主要软件功能模块和隔离控制卡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方法等。两款隔离控制卡中GapCardV2.0 卡的设计具有独创性,已经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受理号:200410012767.2)。 论文对网络化制造中物理隔离技术的理论和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网络化制造企业和其他类似涉密单位设计并实现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物理隔离解决方案,论文所进行的理论分析和研究以及对物理隔离中关键技术的实现对相关课题有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语言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划分,并从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语言与现实的关系问题。语言是人
超声波流量计是流量测量最有发展前途的三种途径之一,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时差法,工业管道用超声多普勒流量计的性能普遍不高,无论是理论方法还是技术实现手段均停
中国夏热冬冷地区是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地区,针对这一地区住宅的节能设计对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该地区气候变化极端,简单使用北方寒冷地区或南方炎热地区的设
<正>现代管理会计在20世纪后期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变革,这些新的进展其实都是围绕着管理会计如何为企业价值增值乃至培育核心竞争能力而提供相关信息展开的。以往,管理会计只是
银行营业网点客户排队既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也是一个令银行管理者头疼的问题,但又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课题。解决排队问题的基本目标是权衡客户等待成本与银行增加资源引起的成本
中国画的色彩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道路,它是如何演化变迁的,并且对未来中国画色彩的发展取向具有怎样的启示?所以分析与理清中国画色彩的历史发展轨迹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富有
长期以来,林业企业乃至整个林业产业的经营绩效表现较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由于林业行业自身特点所导致的,二是由于林业企业自身经营能力所导致的。为了提高林业企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