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生态危机加重,环境污染严重,尤其当前全球变暖、雾霾、水污染、沙漠化等直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如果不注重治理生态环境,我国的生态环境容量将被用完。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有序推进,我国也正在面临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2015年两会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这发展的关键节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观培育已迫在眉睫。造成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不在于自然本身,而在于人类的观念和行为。因此必须正视生态环境现状,转变传统发展理念,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只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生态危机,促进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基石。没有生态文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都无从发展。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提出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报告也指出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需要国家提高能源使用标准和排放标准,需要对能源体制进行改革,需要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制度方面建设,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由此可见,我国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不断提高,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作为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的生态危机及建设生态文明现代化国家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大学生思想活跃、行动力强,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对于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形成,进而加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生态文明观念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我们不仅要注重提高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水平,建设和谐社会生态,还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和谐的自然生态。 本文首先对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观基本理论的内涵进行了阐释,论述了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构成要素,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的理论依据,其中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观的批判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和西方文化中生态观的借鉴。其次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论的观点,从培育主体、培育客体、培育环体三个角度论述了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的策略。具体包括:教育者要重视生态文明观的传播,大学生应自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社会、学校、家庭要营造生态文明观培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