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与研究介入放射学(IVR)诊疗中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水平、鉴别与高辐射剂量相关的IVR操作、研究患者皮肤剂量的估算方法以及确定影响患者受照剂量的各种因素,从而为使IVR诊疗中患者的受照剂量达到可合理做到的尽量低的水平、促进IVR在我国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些辐射安全和防护方面的建议。方法:调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接受IVR诊疗的444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辐射剂量相关数据;使用热释光剂量计(TLDs)测量其中46例患者的入射皮肤剂量(entrance skin dose,ESD),并按照操作类型的不同计算相应的剂量指数(ESD与CD的比);使用固体水模(virtual water solid phantom)、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电离室等对影响患者受照剂量的参数进行了逐一测量和分析。结果:28%病例(125/444),主要是脑血管、肝脏、胆道、盆腔介入操作等的累积剂量(cumulative dose,CD)超过1Gy,研究病例的最大CD为4.227Gy;各种栓塞操作、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和胆道介入操作等是和较高的患者辐射剂量相联系的;同一IVR操作的不同病例在剂量相关数据(如CD和DAP等)上有较大的差异,不同部位介入操作间在剂量相关数据上多数具有显著性差异;累积剂量(CD)和剂量-面积乘积(dose–area–product,DAP)的总体相关性较好(r=0.960,P<0.01),造影CD与造影DAP、透视CD与透视DAP均显示较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950、0.910,P均<0.01)。测量ESD的46例患者的总体CD和总体ESD有明显的差异,ESD与CD有较好的总体相关性(r=0.855,P<0.01);不同类型的IVR操作,剂量指数间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χ2=25.279,P<0.05);46例患者中,剂量指数小于1.0的有44例,占95.7%,因此,绝大多数介入操作的CD高估了ESD。影响IVR操作中患者受照剂量的主要因素包括DSA操作参数、患者因素和操作者因素等三个方面;对于DSA操作参数来说,透视与造影时间、管电压、焦点、照射野大小等与IVR操作中患者受照剂量的大小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患者体厚的增加,透视和造影CD与DAP均变大(P<0.01),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肥胖患者可能接受较高的辐射剂量;对于不同操作者而言,与透视相关的透视时间、透视CD与透视DAP等参数间有显著性差异,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