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以山西省三所高校为例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bang027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影响着高校教育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而现今处于社会信息化大背景下,要求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已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作为响应高等教育信息化号召的领头人,在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研究的视线聚焦到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这一基础研究领域。  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关键事件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方法、目的、内容与思路以及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及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国内外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进行了概述,阐述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相关理论,包括TPACK框架、信息化教学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解读了国内外教育技术能力相关标准,并结合国内外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国内外教育技术能力相关标准,及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使用访谈法、关键事件法、问卷调查法,构建了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模型。  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建立主要的工作内容有:第一轮专家和一线教育技术学专业优秀教师访谈、对120份有效访谈信息进行关键事件分析,创建了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第二轮专家访谈,对初步建立的能力结构模型进行修订与完善,最终构建了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模型。能力结构模型共有5个一级构成元素、13个二级构成元素、31个具体子能力,5个一级构成元素包括意识与责任、教学准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评价与反思能力、科研与创新,它全面的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了描述,其中意识与责任贯穿于其他能力中,科研与创新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与其他教师的重要区别之一,主要表现在前沿技术洞察能力、创新应用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学科研能力。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对能力结构模型的需求程度和应用频率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了能力结构模型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探讨了该模型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招聘和选拔等方面的应用途径。
其他文献
教育资源系统是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其建设的状况直接影响着网络学习的效果。 在全面考察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系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笔者针对现有网络资源系统的
在少数民族中小学中,双语教学能否成功主要是由汉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来决定的,而汉语文教师又是汉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关注少数民族学校汉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很
现有的几何自动推理系统采用较多的是基于单向推理法(包括前向推理和后向推理)的搜索方法.单向推理尤其是前向推理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z+z智能教育平台的系列软件《平
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的发展预示着教育的走向——开
大学生生命态度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形成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养育方式是一系列复杂活动的集合,它会对子女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