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影响着高校教育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而现今处于社会信息化大背景下,要求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已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作为响应高等教育信息化号召的领头人,在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研究的视线聚焦到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这一基础研究领域。 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关键事件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方法、目的、内容与思路以及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及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国内外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进行了概述,阐述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相关理论,包括TPACK框架、信息化教学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解读了国内外教育技术能力相关标准,并结合国内外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国内外教育技术能力相关标准,及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使用访谈法、关键事件法、问卷调查法,构建了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模型。 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建立主要的工作内容有:第一轮专家和一线教育技术学专业优秀教师访谈、对120份有效访谈信息进行关键事件分析,创建了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第二轮专家访谈,对初步建立的能力结构模型进行修订与完善,最终构建了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模型。能力结构模型共有5个一级构成元素、13个二级构成元素、31个具体子能力,5个一级构成元素包括意识与责任、教学准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评价与反思能力、科研与创新,它全面的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了描述,其中意识与责任贯穿于其他能力中,科研与创新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与其他教师的重要区别之一,主要表现在前沿技术洞察能力、创新应用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学科研能力。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对能力结构模型的需求程度和应用频率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了能力结构模型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探讨了该模型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招聘和选拔等方面的应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