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幅员辽阔,公路网发达,截至到2016年末,我国已通车公路总里程为469.63万公里,约24%的公路路段洪灾频发,灾情严重。平原丘陵地区约占我国总国土面积的2/5,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雨量充沛,通常雨期集中在4—9月份,雨期长和强降雨为路基缺失等灾害的孕育提供了内在和外生条件。虽然公路防灾减灾的工作已经引起了公路建设和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现在公路主管部门仍旧将工作停留在汛期突击检查和灾害发生后进行的一般建设工程上,这是灾害治理的被动防治状态,而且灾害治理的技术性和针对性都不强,缺乏相应受灾路段的应急抢修技术,不能够满足我国十九大提出的经济建设和国防战备安全的迫切需求,应急灾害修复问题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论文主要针对平原丘陵地区路基缺失灾害的内在机理和其相应的应急修复技术这一重大的社会公益科技问题,采用了现场调查观测、岩土力学、流体力学、水力学、结构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手段,从路基土体的内部分析了发生潜蚀渗流的启动颗粒条件和启动速度。在不同的路基形式下发生的路基缺失灾害,根据相应的灾害特点做出相应的应急修复技术,对其中的应急修复技术进行了力学分析或运用MIDAS数值模拟软件对其进行了模拟,对路基缺失应急修复技术进行较为完整的研究,力求在实际的抢险救灾中投入使用,以来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利益。获得以下成果:(1)对平原丘陵地区的的地形地貌和所在区域几大主要城市的降雨情况进行了资料收集,对其水毁情况进行分类就其中主要的两种情况详细说明。(2)针对平原丘陵地区出现路基缺失的情况,在分析其灾害特点和破坏模式,基于流体力学、水力学和土力学等学科,推导了路基土体内部发生渗流潜蚀不同方向渗流作用下的临界启动速度公式,根据细颗粒在毛管模型中的运动确定了颗粒半径要求的公式。(3)针对悬空路面板路基缺失灾害,研发了相应的应急抢修技术,并在起初的计算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运用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分析了自锚型应急锚杆的工作原理,确定其计算公式。最后分析了整个锚拉结构的稳定性,并采用数值模拟软件MIDAS对其进行模拟。(4)针对路基部分整体性缺失的情况,提出了钢管和板桩结合围堰回填应急修复技术,并在最初的基础上优化成半圆形的钢管板桩围堰,结合实例进行了力学计算和详细的施工过程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