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级移动RFID安全认证协议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射频识别(RFID)是一项新兴的无接触自动识别技术。作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RFID产业潜力巨大,应用范围遍及制造、物流、医疗、运输、零售、国防等。然而,随着RFID应用的普及,RFID技术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的安全与隐私方面的问题。首先,由于移动RFID系统自身的特点,标签、阅读器、后台服务器三者之间的信息传输都是在不安全的无线通信信道中进行的,面临着窃听、假冒攻击、重放攻击、同步化攻击等安全威胁;其次,RFID标签成本的限制,令标签难以支持过于复杂密码学运算,导致很多成熟可靠的协议方案无法应用到移动RFID系统当中。  本文论述了移动RFID的系统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其对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需求,分析对比了现有的安全协议,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改进,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安全认证协议,随后对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和证明。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详细的分析了移动RFID系统的特点和安全机制,总结了移动RFID系统对于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需求,结合现有安全协议的优点,改进其不足之处,为新的安全协议提供设计思路。  2、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基于伪随机函数的轻量级移动RFID安全认证协议。针对移动RFID系统的特点和标签的低成本化趋势,该协议不需要额外设备,也不需进行复杂的密码学运算,以伪随机函数运算和异或运算为基础,采用伪随机函数生成器才来产生随机数。该协议实现了标签、阅读器和后台服务器之间的双向认证,能够保证匿名性、隐私保护和前向安全性,有效抵抗假冒攻击、重放攻击和同步化攻击等。  3、针对目前频发的老年人走失问题,提出了一个适用于老年人信息卡的移动RFID安全认证协议,通过社区、警察局和相关部门配备的移动终端,可以在保护老年人信息安全和隐私的情况下,搜索、定位走失的老年人,避免老年人受到伤害。
其他文献
模型修正问题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机械系统建设和维护的一个重要工具。关于二次模型修正问题的研究是如今重要的国际前沿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二次模型修正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比如在特定条件下如何保持系数矩阵正定、物理连接性等。针对实对称二次模型,发展模型修正问题新的直接方法和高效的优化技术,使得二次模型的修正既能够保持原始二次模型结构,又满足无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