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法治心态的研究——基于对长沙四所高校的调查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obo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心态通常是指整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法治心态则也属于社会心态中的一个种类。社会主义法治心态是反映人们对法律知识水平和基于拥有的法律知识所形成对法律及其功效和价值的基本态度,并由此产生的依赖和信任。健康的法治心态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人们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社会法治心态,才能够对法律发自内心地产生依赖和敬畏感,进而使得人们对法律有着充分的信任、信心和尊重,法律的价值才能得以切实地体现,进而推动法治化国家的发展进程。所以,加强对法治心态的研究,促进公民良好法治心态的培养,对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积极意义。   而大学生们如今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处在良好的社会心态,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法治心态如何对中国社会法治建设的进程有重大影响。培养良好的大学生的法治心态,是现代化法治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我国未来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当代社会,大学生的思想从总体来看是积极的、健康的、稳定的。他们关心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当前所处的复杂环境有着清醒的认识,怀揣着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但也不可否认有部分大学生的心理方面仍存在着消极面。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数量有递增的趋势,其严重性、反复性以及潜在的危险性已日益为全社会所关注。   近年来,理论界对社会心态问题的关注也在日益加强,虽然从社会学或是心理学角度对社会心态问题的研究已经有比较多的成果,但是从法理学的角度对于我国法治心态的研究,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基于此,本文将在广泛了解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结合法学知识,在各大高校中代表性的选取了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湖南省医药学校四所高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对这四所高校大学生法治心态的调查实证研究,对我国大学生法治的社会心态问题加以研究,探索途径来解决如何培育健康良好的大学生法治心态。问卷将法治心态概念操作化,分别从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法律行为的抉择、法治观念的强弱这几个方面去调查,分析数据得出原因。   在分析出原因的基础上,对培育健康良好的大学生法治心态的途径进行探索。首先,要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应通过增强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拥有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形成大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还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另外,要建立良好的外部激励机制,就需要运用媒体对法制教育的宣传和表彰,确立“示范效应”,加大政府部门的工作力度,突出“警示效用”。
其他文献
财产犯罪是我国当前社会常见的一类犯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类犯罪案件仍将是我国司法界未来主要面临和需要重点解决的犯罪现象。在财产犯罪中,涉案财产价值数额的认定,
农民文化发展权是发展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作为个体意义与集体意义之和的农民通过发扬、吸收、强化、取代、丧失等方式发展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态的权利。它首要的、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人类战胜饥饿和疾病提供了帮助,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冲击。转基因生物可能导致一些安全问题,从法律角度看,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生态和健康风险的防范,二是一旦导致损害,法律是否加以救济,以及提供怎样的制度加以救济。因此,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立法参考价值。全文共分四个部分,脉络体系如下:第一部分:导论。以StarLink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