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环境就是指新媒体力量占主要地位的社会信息环境,在这个坏境下,人人都可以获得更为快捷、更加平等的表达权利和表达平台,众多新媒体终端用户既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信息传播渠道,同时也是信息的受益者,用户可以主动地选择信息,信息同样可以主动地寻找合适的用户。这种媒体环境改变了公共舆论的传统生成模式,改变了舆论交锋的主战场。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在深入分析思考、大量翻阅资料、充分掌握实情的基础上,采用规范研究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了新媒体和新媒体环境的概念以及新媒体环境下公共舆论的形成机制及其特点,指出新媒体环境下围绕某一事件形成公共舆论主要经过信息在新媒体平台上披露、信息刺激下受众观点的自由表达、主流意见的形成以及主流意见再扩散四个阶段,且具有信息海量、互动性强、情绪化突出、“把关人”消亡、形成速度加快等特点。系统分析了政府部门公共舆论应对的困窘现状,指明应对乏力的原因在于政府部门与新媒体环境相适应的现代媒体意识尚未确立、新媒体应用能力不足、面对公共舆论的压力缺乏足够的自信、应对机制不健全。同时,通过对江苏某官员微博“开房门”事件和“7·23”甬温线动车事故两个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进一步说明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政府部门成功应对公共舆论的重点在于重视新媒体的应用、完善舆情应对机制、强化政府公信力建设以及转变舆论引导方式。本文通过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结合分析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对新媒体环境下政府部门如何有效应对公共舆论指明了方向。但本文研究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技术层面的应对,更不在于政府部门对公共舆论的控制,而是在于探寻转型期内政府部门如何增强对话意识、责任意识,实现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积极改进体制机制,与公众更好地进行良性沟通,主动满足现代社会社会治理的需要,从而推动政府真正实现向现代政府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