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64排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胸部灌注成像的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胸部进行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灌注成像的对比研究,比较两者的灌注参数值,探讨肺部低剂量灌注成像的可行性。
材料与方法:将拟行胸部CT灌注成像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40例进行CT灌注成像检查。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管电流分别为60mAs、40mAs,其余扫描参数相同。以肺内灌注病灶所在层面的右侧竖脊肌为研究对象,作面积为100mm2的感兴趣区,并以同层主动脉(或颈总动脉)为参照动脉,利用体部灌注软件测各灌注参数值,分别计算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感兴趣区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感兴趣区的BF、BV、MTT及PS值分别为:29.81±13.01ml/min/100g、2.23±1.47ml/100g.10.37±5.78s、8.33±7.31ml/min/100g和28.05±17.33ml/min/100g、2.48±1.52ml/100g、11.80±6.74s、7.44±6.34ml/min/100g,配对t检验显示两组灌注参数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胸部CT灌注成像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所有的灌注参数均显示良好的一致性,胸部CT低剂量灌注成像是可行的。
第二部分,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探讨灌注参数值对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肺癌灌注参数值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及其与肺癌病理分型、分期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对53例SPN(其中恶性结节26例、急性炎性结节13例、良性结节14例)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分别测算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并拟合时间-密度曲线(TDC)。(1)分析比较不同性质SPN各灌注参数值及其TDC曲线形态特征;(2)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分析各灌注参数值在鉴别恶性结节、良性结节、急性炎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确定其最佳临界点、敏感性、特异性,评价各灌注参数的诊断试验效能:(3)对26例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MVD,分析灌注参数值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及其与肺癌病理分型、分期的相关性。
结果:(1)恶性结节、急性炎性结节、良性结节间BF、BV、PS值比较,均表现为恶性结节>急性炎性结节>良性结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急性炎性结节与良性结节的B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与急性炎性结节的BV及P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DC曲线类型:恶性结节以Ⅰ型多见(17/26,65.3%),急性炎性结节以Ⅱ型多见(8/13,61.3%),良性结节Ⅲ型为主(12/14,85.7%)。(2)BF、BV及PS值对鉴别诊断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74、0.81;最佳诊断临界点分别为:97.5ml/min/100g、9.20ml/100g、6.15ml/min/100g;敏感性分别为:88.5%、61.5%、88.5%;特异性分别为:71.4%、78.6%、71.4%。CT灌注参数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F值鉴别诊断急性炎性结节与良性结节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2,最佳诊断分界点为98.55ml/min/100g,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85.7%;其余各CT灌注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值鉴别诊断恶性结节与急性炎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9,敏感性为80.8%,特异性为76.g%,最佳诊断分界点为6.45ml/min/100g;其余各CT灌注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CT灌注参数BF、BV、PS与MVD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与MVD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分化程度的肺癌MVDLk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灌注成像参数值及其TDC曲线类型、ROC曲线分析有助于SPN的鉴别诊断;CT灌注参数BF、BV、PS值与肺癌MVD呈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肺癌的微血管生成。
第三部分,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癌治疗后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肺癌治疗前后CT灌注参数的变化,评价CT灌注成像在监测肺癌治疗疗效及评估预后中的价值,以期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起指导作用。
材料与方法:对41例经病理证实且灌注图像质量达到评估要求的肺癌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行CT灌注扫描,其中1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第2次CT灌注扫描,治疗后随访结果均以前次扫描肿块体积大小为参照,以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为基础(RECIST),将病例分为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分析两组病例CT灌注参数与放化疗早期疗效的关系。
结果:(1)治疗后第1次CT随访的41例患者中,早期疗效评价为缓解者19例,未缓解22例。治疗前缓解组与未缓解组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CIST值、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缓解组治疗前除MTT值外,各灌注参数值平均值均明显高于未缓解组,以血流量最为显著,当BF值大于100ml/min/100g时,缓解率为78.g%,同时当BV值大于7.23mL/100g时,肿瘤的缓解率为100%。治疗后缓解组与未缓解组RECIST值、表面通透性(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参数值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0例治疗后第2次CT随访,疗效评价为缓解者4例,未缓解者6例,未缓解组治疗后第2次随访PS值为16.60±4.10ml/min/100g,明显高于治疗后第1次随访PS值(10.55±4.22ml/min/10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5),其它各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治疗后第2次随访RECIST值为19.00±2.70mm,低于治疗后第1次随访RECIST值(32.25±4.5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次随访缓解组BV、MTT、PS值均低于治疗后第1次随访,BF值稍高于第1次随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灌注成像可早期定量评价肺癌的治疗疗效及评估预后,缓解组治疗前的基线灌注参数BF值、PS值高于未缓解组,以BF值明显,肺癌治疗前高灌注状态提示对放、化疗治疗相对较敏感,早期缓解率高;灌注参数PS值的增高提示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