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线路作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丰富。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线路设计与开发、旅游线路空间结构模式、旅游线路市场营销等方面,而对旅游线路网络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尚不多见。辽宁省是东北地区唯一沿海的省级行政区,旅游资源丰富且类型多样。近些年来,辽宁省致力于发展为旅游经济强省,这就需要集聚全省发展旅游的力量。旅游线路是沟通全省旅游发展的重要连接线,对全省旅游的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开展辽宁省旅游线路网络空间结构特征研究。一方面,可以促进全省旅游经济强省的建设,另一方面可以优化旅游线路的设计与规划,完善全省旅游线路空间结构。本文从旅行社获取研究所需初始数据,借助Ucinet6.0软件和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辽宁省旅游线路网络空间结构。从网络节点结构和整体网络结构两个方面分析辽宁省旅游线路空间结构;并对不同旅游时长旅游线路网络空间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探讨影响辽宁省旅游线路空间结构的因素,并对辽宁省旅游线路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辽宁省旅游线路网络中整体网络密度高,各旅游节点之间联系较紧密。中心势分析,辽宁省旅游线路整体网络结构没有明显的高度集中趋势,网络结构具有一定的均衡性。(2)辽宁省旅游线路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节点有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盘锦。边缘区节点有锦州、营口、阜新、辽阳、铁岭、朝阳、葫芦岛。核心区域旅游节点之间联系紧密,旅游线路连接强度大。边缘区域旅游节点之间联系不紧密。(3)在辽宁省旅游线路空间网络节点结构研究中,各旅游节点的中心度、结构洞等指标的差距较大。旅游节点大致分为四类,沈阳、大连属于核心旅游节点,抚顺、本溪、丹东、盘锦是重要旅游节点,鞍山、锦州、葫芦岛是一般旅游节点,营口、辽阳、朝阳、铁岭、阜新属于边缘旅游节点。(4)辽宁省不同旅游时长旅游线路网络空间结构整体网络密度研究中,随着旅游时间的增加,辽宁省旅游线路整体网络密度逐渐减小。一日游旅游线路整体网络密度最大,在旅游线路网络结构中涉及到的旅游节点最多,旅游节点之间的联系最紧密。(5)辽宁省不同旅游时长旅游线路空间结构也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随着出游时间的增加,核心区节点数逐渐减少,边缘区节点数逐渐增加。(6)辽宁省不同旅游时长旅游线路空间网络节点结构对比分析,各旅游节点随着旅游时间的增加,在旅游线路空间结构中所承担的角色有差异。沈阳、抚顺、本溪在一日游旅游线路空间结构中表现出重要的集聚与扩散作用。同时沈阳、抚顺也承担着重要的中转作用,本溪表现出一般旅游中转地。大连、丹东在二日游旅游线路空间结构中表现出重要的集聚、扩散与中转作用。另外大连在三日游及以上旅游线路空间结构中也表现出首要的集聚、扩散与中转作用。(7)辽宁省旅游线路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区域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资源状况、交通状况、时间距离、经济距离、空间距离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