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自然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现况调查暨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pdl61234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老年自然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我国中老年自然人群颈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现况,研究我国中老年自然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病的关系,研究我国中老年自然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措施。 方法: 2002年9月对北京石景山区43~73岁农村居民1202人进行心血管病随访和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应答率为85.7%。受检率为86.2%。抽取20名研究对象重复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评价医师之间和医师本身的重复性。两名医师测量IMT和血管内径的结果无显著差异,IMT相关系数为0.69,血管内径相关系数为0.83~0.90;斑块检出的一致率达到97.5%(κ=0.950),斑块面积亦无显著差异,两医师相关系数为0.955;P<0.01。医师对同一研究对象前后两次测量IMT和血管内径的结果无显著差异,IMT相关系数为0.69,血管内径相关系数为0.69~0.81;斑块检出的一致率达到85%(κ=0.696),斑块面积亦无显著差异,医师相关系数为0.833;P<0.01。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将P<0.05设为统计学显著水平。 结果: 1.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的分布特征: (1) IMT:全部人群IMT在0.48~1.23mm之间,均值为0.71±0.10mm,男性为0.73±0.10mm(0.48~1.11mm),女性为0.70±0.09mm(0.48~1.23mm),男性厚于女性(P<0.01);无论男女,IMT均随年龄增大呈现增厚趋势,P<0.01;颈动脉窦部IMT均值最厚,远端次之(p<0.01)。 (2) 斑块:全部人群斑块阳性率为36.9%(444/1202),男性(47.2%)明显高于女性(31.3%)。随年龄增加,男女斑块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P<0.01。硬斑检出率为24.0%(288/1202),软斑检出率为24.5%(295/1202),混合斑检出率为31.9%(384/1202)。斑块平均数目和平均面积均随年龄增加而呈现增大趋势,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该项工作对于学生与教师都十分重要,目前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文章主要就控制论的概述进行了
为了能够定量地计算出通信网络的抗毁性,以网状全连通网络作为参考基准,定义了基于拓扑的不相交路径抗毁性评估指标,以及节点和链路重要性评估指标,并配套研究了不相交路径的
盐酸丁螺环酮片的溶出度研究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410014何燕,刘晓莉盐酸丁螺环酮是抗抑郁的二类新药,副作用小,口服后吸收迅速。为了全面考察其片剂的质量,而进行了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近年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尽管对心梗的治疗方法取得很大进步,但心梗后心室重构,最终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CHF)仍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