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的比重远远超过债权融资,上市公司的负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与成熟市场条件下的公司融资方式的“啄食顺序”相悖。如何选择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模式,并逐步优化其融资结构,以进一步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是我国财务、金融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本文研究和探讨的目的所在。 本文首先借鉴国外理论研究成果,介绍了市场主导型的“美国模式”与银行主导型的“日本模式”这两种国际典型的融资模式。从比较分析的结果看,两种模式各有特点、优势,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文中特别分析了两种模式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同时联系我国的国情,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模式应分两步走的结论,即过渡型融资模式和目标型融资模式,现阶段我国应该发展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多元化的融资模式。然后,本文从三种角度对融资方式进行划分,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以大量的数据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内源融资比例很低,偏好外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在债务融资结构中短期流动负债比率较高。而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原因是股权融资成本偏低,但是事实上股权融资成本除包含一般的显性成本外,还包括相当高的隐性成本,从而掩盖了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融资所付出的真实代价。文中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业绩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结论:我国上市公司最优负债水平普遍较低,财务杠杆与公司绩效呈现负相关。 本文从公司外部因素与公司内部因素两个角度,分别公司业绩、公司治理机制、融资成本、资本市场发展的非均衡性等方面多方位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优化目标的新定位——财务可持续增长,将可持续增长率和经济增加值两个指标的协调统一作为指导公司融资结构优化的依据。最后,对我国上市公司如何实现过渡型融资模式进行了对策性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报纸
目前,国际现代港口发展出现了建设深水化、布局网络化、业务物流化、格局港城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经营民营化等趋势。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港口有了很大发展,港口的功能由最初的地域性贸易港发展到多港合作的港口群,同时也存在规划战略高度不够、大型集装箱深水码头不足、港口布局尚未形成网络化、相关部门物流不顺畅、港城一体化尚未完全实现、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民营化程度不够等缺陷。论文从战略管理和港口发展战略研
学位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