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庐隐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符号,紧紧地和“五四”运动绑在了一起,庐隐以“问题小说”迅速登上文坛,运用“主观抒情的浪漫主义”写法成为文坛的一支奇葩。笔者之所以选择研究庐隐创作特征的丰富性,一方面是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庐隐,丰富文学史上的作家形象。另一方面是为了打破已有的研究视域,敢于挑战被建构的文学史,深入挖掘庐隐本人、作品及文本背后的内容,为她付出的努力正名。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感伤文学:庐隐的文学史定位。力图还原“五四”落潮后青年人苦闷、彷徨的社会场域以及妇女解放运动兴起后女性在面临道路选择时流露出的感伤情绪滥觞的时代背景。笔者把庐隐放在这一背景下,集中论述庐隐在“五四”青年和“五四”新女性双重身份下的“感伤”和“悲哀”是如何形成,在作品中是如何表现,如何形成感伤主义风格的。宏大的时代背景加上浓厚的个人感伤色彩,自然使研究者们形成了固定的研究视角和研究主题,因此很容易忽视庐隐作品中其它的创作特征,所以历年来对庐隐的研究存在着符号化、单一化的现象,这些都将在第一章中进行论述。第二章、庐隐执着的抗争精神。笔者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发现,在庐隐的小说、散文、杂文等体裁中都展现出了一名新时代女性对于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反思、社会不公的反抗精神。作为小说创作者的庐隐是以两种身份来写作的,一种是作为国家公民的身份关注着社会,对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进行着不懈地抗争;另一种则是以女性身份关注着自己和女性同胞的命运,为她们的不幸鸣不平。而庐隐的杂文笔锋犀利,对社会中的黑暗现实进行面对面的较量和批判,散文倾吐真言,毫不掩饰和避讳自己的情感,表达着对自我和国家命运的关注。第三章、对生命的追问和反思。虽然庐隐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爱情和女性,但是她并非深陷自怨自艾和抱怨的“怪圈”之中,她的写作是有思路可循的,她对女性解放运动兴起之后的女性命运和出路进行着自己的探索。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庐隐只能成为“呐喊者”而不是“引路人”,她的探索终无“出路”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根源的。虽然庐隐最终也没有为女性同胞找到一条正确而光明的道路,但是她在探索之路上时刻都充满着对女性生命意识的反思精神,在“感伤”女性命运的同时融入了形而上的思考。第四章、庐隐小说文体特征的转变和超越。本章将体裁限定在庐隐的小说创作中,集中论述她小说创作中小说体式的转变以及小说风格上的追求和超越。庐隐的小说由最初的情节散漫、人物形象单一、直接抒情等主观抒情的小说体式逐渐向情节集中、人物形象丰富多样、客观写实的小说体式转变,这一转变体现了庐隐小说创作特征的丰富性。而在写作风格方面,一向以“感伤”风格闻名的庐隐所展现的“感伤”并非是一时的情感宣泄,在“感伤”的背后蕴含着抗争命运和社会现实,追求理想世界的精神超越。由此可见庐隐并非局限于“感伤”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她的创作特征极其丰富,时刻充满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女性命运的反思,即使在“感伤”书写中也蕴含着超越“感伤”的因子,庐隐一直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关注着现实和命运,探索着未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