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素质的教育。”胡锦涛主席一语道出了当前教育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说到底就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教师典范。那么,我们这个时代我们国家的教师典范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我们首先会想到特级教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来看,特级教师是我国教师职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其他所有非特级教师成长的典范和专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特级教师这一宝贵人力资源的优势,促进他们对基础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的辐射和引领作用,是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特级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语文学科是中学课程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无论是对成长中的青年语文教师、还是对社会而言,对语文特级教师的研究都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英国的伊万·古德森认为“教师的实践领域十分广泛,甚至可以延伸到课堂以外。研究教师应该倾听教师的声音,对‘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给予关注”。教师的故事是镜子,也是窗户,通过倾听特级教师的故事,我们可以了解特级教师的成长过程,了解什么样的教师经历可以促进教学,从而获得启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质”的研究方法为导向,在具体的样式上采取叙事研究的样式。叙事研究的方法可以让教师有可能多的表达他们自己的机会,同时反思自身的经验。叙事研究要求研究者要亲自实践,边想边做,在做中学,与传统习惯了在图书馆里闭门造车,利用文献进行理论性的研究不同,它是教师与研究者的相互“诉说”与“倾听”,通过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共情,“让无声的你我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以期去接近教育时空里发生的“真相”。本研究选择一位广西本土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刘老师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以深度访谈的方式走进他的实际生活世界,以课堂观察的方式走进他的真实课堂,通过他者的眼光来再现一个本真的研究对象。以期通过“深描”刘老师的“实然”成长经历和教育教学故事,进而探究和解读研究对象如何由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的“应然”教师专业成长理论。本研究在概述现有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访谈和资料搜集,以叙事的方式清晰呈现了一位本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刘老师的专业成长故事,叙述完整、连贯,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增强了可读性。研究发现: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个体内部条件(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强烈的自主发展意识、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博而深的知识结构、注重自我的总结反思)与外部环境(大的社会环境,小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它是一种动态的、积极回应各种影响因素且与之循环互动的发展过程。优秀的教师又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个人的积极努力实现个人对环境的再造,特级教师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在优良的个人品质的影响下,在与周围的人和事的积极交互作用中,实现自我的专业成长;同时,关键事件、关键人物为教师提供了不同发展路径的选择机会,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契机;作为个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周期总是具有其特殊性,应抓住个体成长的关键期;每一个优秀的教师都有一套属于他特有的知识建构,教师成长中专业知识的自我建构可以促进优质教学;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无疑都打上了鲜明的“个人烙印”。本文把特级教师的成长看成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作用的结果,而非绝对的“实践——反思”趋向,是为数不多的语文特级教师个案研究,丰富了语文教师研究领域的本土案例。从以上的分析、探究可以看出,这位特级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但本研究只是一项个案研究,并无意通过归纳的手段自下而上建立理论,提出普适性的教育规律。叙事研究并无意强调形式和规律,而重在经验的意义。它尊重每个个体的生活意义,关注的是个人的独特性,而不是一种“平均状态”。研究小样本,其意义并不在于大范围的推广,而在于对具体的读者的影响,只要以相同的姿态感受,我们就能彼此体会。打动了读者的那些内容,让读者从中寻找意义、得到参照,照亮自己或照亮别人,这就是我认为本研究的价值所在。布鲁克菲尔德说:“对教师影响最深刻的文献是把教师奋斗的自传故事作为跳板进行更广泛的理论分析的那些文献。”我不敢期待自己的研究可以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但是我有一个愿景:那便是能为更多一线普通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借鉴和促进的作用,能让他们从镜子中看到自我,也能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