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毛泽东文化观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_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的文化观,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毛泽东文化观,作为建构和发展中国新文化实践的理论概括,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而且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构和发展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此,本文着重从精神文化的角度,实事求是地探讨了毛泽东关于“观念形态的文化”理论,以期客观评价毛泽东文化观的理论价值、历史地位及其现实意义。正是从上述基本原则出发,本文着重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毛泽东的文化观。 第一部分,探讨了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文化主体的理论。毛泽东的文化主体观,体现了毛泽东文化观鲜明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本文着重分析和论证了毛泽东关于“人民大众”是建构和发展中国新文化之主体,以及中国新文化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问题;肯定了毛泽东文化主体论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的理论贡献,并分析了毛泽东文化主体论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理论贡献,并分析了毛泽东文化主体论的失误。 第二部分,探讨了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文化与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问题。其中着重分析和概括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中国新文化与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关系的一系列思想原则,并从理论高度进行了论证;同时,驳斥了中外学者在这一问题上对毛泽东的种种责难。 第三部分,探讨了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因此,本文在第三部分着重分析和概括了毛泽东对待中外文化的一系列根本性原则,并从理论上给予了有力的论证。 第四部分,探讨了毛泽东关于促进中国新文化繁荣和发展的“双百”理论。其中,着重分析了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文化发展规律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双百”理论的科学性;分析了“双百”理论在指导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及其在理论指导和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失误。 第五部分,探讨了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文化与新政治、新经济的关系问题。其中,着重分析了毛泽东关于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双向作用”,提示了文化的实质及其在社会有机体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在结束语部分,本文着重揭示了毛泽东文化观在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构和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科学传播承担着把科学技术知识从拥有者传递给接受者,使接受者了解、学习和分享这些知识信息的任务,科学传播的基本功能是把科学家的“私有知识”转化为“社会共享知识”,实现科
中国古代“技术”一词是横跨物质和精神两大领域的,也就是包含现代学术界对技术的两种划分:物质生产技术与“心理技术或内在的生命技术”①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古代技术才有了摆脱
李元阳是明代中后期云南大理地区的著名白族学者,他在云南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他的生平事迹、学术及社会思想,近人已多有研究。其中,就有关于他的心性说的专门
“自在之物”在康德哲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作为康德哲学的许多论点的基础,贯穿于整个康德哲学的始终。它是康德哲学认识论的归宿,又是通向伦理学的门户。只有读懂“自
远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媒体的支撑。由于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被赋予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显示出巨大的优势,表现出强大的交互功能,提供了
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以来,知识论领域的争论此起彼伏。柏拉图提出的,后来被不断研究、讨论和批判的知识论,尤其是其中的基础主义确证观遭到了强烈的攻击。事实上,虽然反对派各
社会制度的根本价值在于正义。正义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是人类永远的追寻方向。它既与一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相关联,同时以此为基准,规定着社会成员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