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末开始,学者们尝试引入实物期权方法应对R&D项目评价中的动态性、不确定性等问题。这一改进显示了巨大的优势,但是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实践中必然面对的模糊性问题。因此部分学者致力于发展模糊实物期权评价(FROV)方法。由于实物期权理论发展到目前为止,也不过十数年的历史,FROV方法作为其最新的发展,自然也就存在很多问题亟需澄清或解决,如FROV评价公式的由来问题、FROV的理论范式问题、FROV的实践应用问题等均需要规范深入的理论探讨。另外,这种方法一方面缺少实证性支持,另一方面目前的应用研究基本不涉及到项目的交互影响问题,但现实中的企业活动通常存在于竞争环境,因此引入竞争环境和博弈论方法可能使FROV方法更具有生命力。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选择企业R&D项目评价作为研究对象,发展和深化了具有操作性和理论高度的FROV评价方法,并基于这种方法分析认识了在交互环境中和具备模糊特性的R&D活动的一些性质。
作为R&D评价的起点,首先考察了R&D活动的内生要素因果链条,分析了R&D活动的基本过程、知识流特性和实物期权价值。从要素演进观点分析了R&D活动的演化规律和要素价值,建立了企业之间隐性知识流转移的Blotto博弈改进模型,得出企业之间的知识流缺口必然存在,隐性知识管理对企业R&D活动具有天然的必要性,加上企业R&D项目具有动态性、模糊性、随机性、竞争性等特点,引入模糊评价方法实属必然。
基于这种必要性,细致分析了FROV方法的理论框架,总结了其基本模型、主要思想等。应用模糊微分理论和Black-Sholes方程的求解过程证明了FROV公式,指出现行的FROV方法的评价公式是基于近似替代的近似值,其适用性需要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进而比较了不同的测度方法和隶属函数对FROV方法评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测度方法可能会造成结果的差异,而隶属函数的影响则相对较弱。具体到我国的发展实践和FROV方法的适用边界问题,由于历史、体制、模型适用性等方面的原因,应用FROV方法时必须清醒地考虑其局限性,但对于一些大型项目,由于数额较大,不确定程度较高,模糊化评价是不可避免的因素之一,因而应用FROV方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FROV理论框架下,深入研究了企业R&D项目的评价与最优决策问题。研究了在评价过程中引入FROV方法的合理性,分析了调整隶属关系的项目投资优化路径,得出了评价过程的一致性判断条件,并将FROV方法引入项目评价的GW模型,形成了基于FROV的最优决策评价方法,应用Monte Carlo模拟的结果表明:(1)FROV方法应适用于完全或部分满足一致性条件的项目评价,否则可能导致模型风险,另外FROV方法相对于ROV方法具备良好的一致性和稳健性,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改善实践过程的高估性不足;(2)技术进步的不确定性程度对FROV评价的效果影响较大,随着不确定性程度的加强,FROV评价的结果从激进到悲观过度,只有在适当的不确定性前提下,评价的效果才具有良好的稳健性;(3)市场的技术水平与企业对这一水平的预期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乐观的预期与稳健性呈现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作为一种拓展,研究了FROV方法在竞争企业R&D投资评价中的应用问题,将模糊理论、实物期权与博弈论在理论和应用层面结合起来。基于现有的期权博弈理论的一般框架,根据模糊理论与之结合的主要方向,指出在项目性质维度和信息特征维度存在较可行的模糊化可能性,开发了单阶段离散效用FROG评价模型和多阶段连续效用链式FROG评价模型,分析了这两种模型的分析框架和算例。结果表明,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市场丰盈度有关,若市场投资水平低于市场预期,那么企业可能选择延迟投资策略,当投资水平高于市场预期水平时,可以根据逆向优化求解方法解出参与人的最优投资策略。
最后进行了实证和应用研究。首先基于中国企业实践的实证数据,应用粗糙集理论和ROSETTA工具包对企业创新过程的各种要素属性进行约简处理和规则生成,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的R&D活动中,一些因素,诸如员工素质、政府干预、资金投资等,障碍作用较显著。然后将FROV方法纳入到SEM分析范式下,通过对某企业R&D项目的调查数据,基于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证实了FROV等所代表的项目价值对项目可行性具有较强的关联作用,从而表明FROV方法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