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层次的经济增长与波动问题是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的交叉领域,也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薄弱环节。从区域层次探寻和把握我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特征和规律,对丰富和完善相关理论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意义重大。本文着重研究两大问题:首先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的总体特征和规律,其次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特征和规律的成因。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和文献综述。主要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梳理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等相关理论发展脉络,界定本文关键概念,交代本文研究目的、意义、篇章结构和主要创新点。第二部分是中国区域经济波动特征和规律研究,包括第三和第四两章。在经济增长和波动理论、区域经济理论指导下,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向量自回归和脉冲响应函数等现代计量经济学工具,对50多年来全国和东南、东北、中部、西部各自的GDP增长与波动特征、各区域GDP增长与波动之间的相互冲击和影响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和寻找其中的规律,描绘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图像。之后,用类似方法分析各区域投资、消费等支出法GDP构成要素的波动特征和相互冲击关系,更深入细致地刻画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和各区域经济波动强度下降、周期长度尤其是扩张期延长、波动位势提高;改革开放以后区域经济波动的内在关联性强于改革开放前,并呈继续加强的趋势,但区域经济波动同步性减弱;90年代以前,中西部地区经济波动一直保持对东部地区的先行性,是全国经济波动的策源地,90年代以后转变为东部地区经济波动先行于中西部地区,代替中西部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波动的策源地;东南经济运行机制转变进程领先于其它区域。同时发现,经济越发达的地区GDP波动对投资波动的正向响应强度越弱,经济越落后的地区GDP波动对投资波动的正向响应强度越强;我国各区域GDP波动的内在逻辑顺序是消费波动引发投资波动,投资和消费波动共同引发了宏观经济波动;消费波动对投资波动的影响,由改革开放前的同向加强,变为改革开放后的逆向迟滞。第三部分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特征成因研究,包括第五、第六、第七三章。主要研究国际和区际贸易、跨区域要素流动、区域市场化改革进程差异和国家区域开发战略演变对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结果。研究发现:改革开放前后相比,区际贸易和要素流动规模扩大、市场一体化程度提高是导致各区域经济波动强度下降、位势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区域经济波动位势差距扩大、关联性增强但同步性下降的重要因素。同时发现,各区域GDP波动与对外贸易波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内部经济自主波动引发了对外贸易波动,而不是相反;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力相当,且均为正向影响,但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出口导向型特征并不突出;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区域GDP波动对进出口波动的敏感度较高;区域间净贸易量呈明显东部顺差、中西部逆差格局,并且这种格局仍呈强化趋势;全国和各区域经济波动位势与国家区域开发战略的均衡倾向之间存在逆向相关关系;国家区域开发战略的均衡倾向和区域经济波动位势差距缩小之间存在滞后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