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部分。围绕明晰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目标,经过政府与企业之间权益的不断协调,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基本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这些经过股份制改造的国有控股企业被寄予了克服国有企业痼疾的厚望。然而,事实表明国有控股企业仍旧难以摆脱来自政府干预的负面影响。由于中央政府将就业和失业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使得地方政府有动力凭借行政手段干预企业的用人决策,从而限制了国有控股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要解雇超额雇员的行为。这样一来国有控股企业所面临的超额雇员问题就比非国有控股企业显著得多。
本文将从效率困境的角度研究国有控股企业的超额雇员问题。本文将企业超额雇员数作为政府干预的代理变量引入模型,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政府干预难以被量化的难题。同时,考虑到非国有控股企业更倾向于遵循市场经济原则来调整公司治理问题,如解聘超额雇员,所以本文以非国有控股企业作为参照,通过横向比较来检验国有控股企业超额雇员现象及其对国有控股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
本文选取2007—2009年沪深两市的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制造业内部,国有控股企业的经营绩效总体上比非国有控股企业低,并且前者倾向雇佣更多雇员;与非国有控股制造业企业相比,国有控股制造业企业会受到更多来自超额雇员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这说明改制后的国有控股企业仍然会受到比非国有控股企业更多的政府行政性干预,并直接导致国有控股企业的低效率.综合上述结论,本文得出三点政策启示:第一,要从源头上抑制政府行政性干预的冲动,改变政府的持股模式;第二,要实现政府的职能转型,弱化微观市场的干预;第三,要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推进要素市场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