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贤亮的自叙传小说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以自身经历为原型的“自我”形象。本文主要从自我生存的角度由内到外、较为全面地剖析“自我”形象。具体说,是从自我生存的精神分析、自我生存的外部形态、自我生存的艺术呈现方式三个方面分析张贤亮的“自我”形象以及他的自叙传小说。第一部分应用了精神心理分析方法,先分析主体人格的裂变。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建构理论,主体人格可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主要是指人的原始生命本能部分。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总是清醒地正视现实。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自我典范”。这三个部分往往相互冲撞、矛盾、对抗,使整个人格处在一种变动的矛盾状态之中。本文主要以《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为例分析主人公的主体人格的分裂与矛盾。而后又从深层的精神原因分析作品中不时流露出的俄狄浦斯情结,以及具体表现。作者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刚成年即被打成“右派”与母亲分离,使他对母亲有着深深的依恋,也渴望母亲的保护,潜意识里有一种回归子宫的冲动,以躲避外部世界一切危险的伤害。最后分析作者九死一生的磨难造成的浓重的死亡意识在文中的具体表现,尤其以《习惯死亡》为代表。第二部分用现实主义态度剖析“自我”在感性和精神两方面的痛苦生存状态。首先从自我生存的物质困境剖析饥饿给人带来的肉体的折磨和精神上的堕落,以及“清醒的堕落”带来更多的精神痛苦与迷茫。而后从自我生存的欲望窘境剖析性的问题。劳改犯人因正常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产生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甚至成了“废人”,还有的是性的蒙昧给人的青春期带来的戕害和无可弥补的遗憾。这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表现了极左路线对人的摧残,反映了作者对社会政治的认真思考和深层反思。本文还从自我生存的精神困顿剖析了主人公精神上的迷茫、追求以及幻灭。章永璘在困境中坚持思考生存的意义,在夜读《资本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他的“红地毯”的寓言。当“红地毯”的寓言被摧毁后,章永磷终于明白,生存永不可得到真正的意义,却常进入到意义的反面中去。本文还从异化的角度剖析“极左”政治对人性的异化,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异化。知识分子被迫屈从于政治高压,背叛了知识分子的职守。第三部分是自我生存的艺术呈现方式,从艺术表达方式上分析了小说的自叙传特色。首先是自我的人生情感历程,从作品的取材上表现出自叙传的特色。作品主要取材于作者的劳改经历,有优点也有一定的狭隘性。从作品的主要人物塑造上也表现出自叙传的特点。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多与作者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思想。作品的自叙传特色还表现在内视角的叙述方式上,从自我出发,以内视角的主观叙事角度,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