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老保险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与其它社会制度一样,要受其所生存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使世界各国传统的待遇限定现收现付制公共养老金计划在财务上出现了不可持续的危机,对公共养老金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同时,由于文化,经济以及制度惯性等因素,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养老金改革也呈现出多样性。“私有化”,“部分私有化”,“名义账户”以及我国的“统帐结合”制度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智利公共养老金“私有化”改革开始,“私有化”成为了全球公共养老金改革一个最引人瞩目的方向。拉美国家纷纷效仿,进行了完全的或者部分的私有化改革,美国关于社会保障私有化的争论更是如火如荼,就连以福利国家著称的英国也由于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实行了部分私有化。似乎私有化的改革已经可以作为一个成功的公共养老金改革模式,大可推而广之,以解公共养老金燃眉之急。但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关于公共养老金改革的探索还远未结束,私有化还不是一个理想的改革方向。不可否认,一些经验表明私有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影响,能促进金融结构的调整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增加国民储蓄率和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对这些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一种偶得的结果,是一种个别现象。但私有化从本质上是与社会保险的精神背道而驰的,从诞生之日便陷入了不可逾越的困境之中。比如对妇女和低收入者的制度歧视,弱化再分配,缺乏社会养老的共济性,转制成本巨大,个人账户管理费用高昂,以及个人养老风险的增大等等。所以只能说“私有化”是公共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个思路和方向,远没有私有化拥护者所描述的那般美好,我们必须正视私有化已经出现或者说其不可回避的内在问题,直视其制度本身的困境,亡羊补牢,或是未雨绸缪,都是为了发现对公共养老金改革的有益启示,真正的发挥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初衷,那就是为老年生活提供保障,而不是促进经济增长或者其它的社会目标。这也是本文写作的目的和出发点。论文共分五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对公共养老金私有化改革概念的澄清和私有化改革理论以及经济背景的说明。第二部分从文化和经济的视角出发,介绍实施和热衷于私有化改革的动因。第三部分是对私有化改革的实证研究,包括智利及其他的拉美国家、英国以及美国关于私有化的争论,通过在一个广泛的范围内对私有化实施结果的比较研究为第四章的研究提供支持。在对第二部分私有化理论和第三部分私有化实践考察的基础上,第四部分是对私有化困境的分析,将从私有化的理论、伦理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五部分是关于私有化改革对我国公共养老金改革的启示,分析了我国的人口,文化和经济环境的特性,认为“名义账户制”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一个公共养老金制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