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我国华北及西北荒山绿化和生态林的先锋树种,具有保持水土和保护环境的功能。开展油松种子萌发生态学的研究,对了解油松林植被恢复和演替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采收于子午岭地区的油松种子为材料,通过室内萌发试验和野外萌发试验,对油松种子萌发及幼苗出土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论:(1)温度对油松种子的萌发和出苗有显著影响:①油松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是25℃和30℃,在此条件下的发芽率可分别达96%和95.5%,而萌发速率以30℃时最快。在萌发速度快的温度条件下,其胚根和胚芽的生长速度也较快;②在20℃/25℃变温条件下,油松种子的发芽率最高,达到92.5%,而15℃/25℃和15/30℃变温条件下的发芽率相对较低,昼夜温差过大对油松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③在野外萌发试验中,由于4月份温度过低,发芽率仅为11.7%,出苗率仅1%。而在8月份(子午岭油松林中平均气温为21.5℃,平均地温19.5℃),油松种子的萌发出苗效果良好,发芽率和出苗率分别为86.6%和63.3%。试验表明,油松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较广。(2)光照处理能较为显著地提高油松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在25℃~35℃条件下,光照10HL处理(每日连续光照10h,光强为3000lx,黑暗14h)和24HD全黑暗处理之间油松种子的发芽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光照能促进油松种子的萌发,而黑暗条件下油松种子萌发受到抑制,萌发较为缓慢。(3)在不同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油松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不同。①在15℃/25℃变温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在20%~30%范围内油松种子萌发较好,其中,以含水量25%时的萌发效果最好;幼苗出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是25%~35%,以土壤含水量30%时的出苗效果最好,高于40%或低于10%时幼苗出苗率均降低到20%以下;种子萌发率(y1)和幼苗出苗率(y2)与土壤含水量(x)的相关方程分别为: y1=-1617.6x~2+786.96x+5.2281 ( R2=0.9512 )、y2=-2202.3x2+1287.7x-117.62(R2=0.8281)。②在15℃/30℃变温条件下,适宜种子萌发的土壤含水量为15%~30%,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好均为20%;适宜幼苗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为20%~35%,在土壤含水量25%时的出苗率最好,30%时的出苗指数最好;种子萌发率(y1)和幼苗出苗率(y2)与土壤含水量(x)的相关方程分别为: y1=-2885.5x2+1479.1 x-91.495 ( R2= 0.8412 )、y2=-3472.9x2+1852.6x-168.81(R2= 0.7995)。③在20℃/25℃变温条件下,适宜种子萌发的土壤含水量为15%~30%,其中,以20%时的发芽率最高,30%时的出苗指数最好;适宜幼苗出土的土壤含水量为20%~35%,出苗率和出苗指数以35%时最好;此条件下种子萌发率(y1)和幼苗出苗率(y2)与土壤含水量(x)的相关方程分别为: y1=-961.57x2+490.77x+34.544 ( R2=0.8618 )、y2=-3085.9x2+1728.5x-144.79(R2=0.9311)。(4)油松种子萌发后的出苗率与覆盖物类型及覆盖层厚度有密切关系。在覆土0.5㎝深时,油松出苗率最高,达到94.67%。覆土1cm深时的出苗率为90.67%。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大,幼苗出苗率也相应降低,当覆土厚度超过2.5㎝时,几乎不能出苗;而无论是在室内试验还是在野外试验中,土壤覆盖条件下的出苗率均高于枯落物覆盖下的出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