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传统语言学、结构语言学或是转换生成语言学,都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只是语言本身。乔姆斯基(N.Chomsky)把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Linguistic Performance)分开,认为语言的研究对象应是语言能力,语法则是对语言能力的描写,对语言行为则不加研究。因此,他的贡献只局限于句法学。此后,有不少语言学家把研究的重点转到语义学。但他们注意到,许多语言现象既不能为句法学、也不能为语义学所解释。这时,他们开始对语言进行语用分析。 语用学作为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对语言运用进行整体研究。它反映话语(Discourse)和语境(Context)的关系,认为许多句子只有具备语境条件才能理解。语用学的主要发现包括:格赖斯(H.P.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塞尔(J.R.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 Speech Act Theory);斯波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的关联理论。语用学这三方面的理论与美国的海姆斯(D.H.Hymes)等人关于“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论说有异曲同工之处。交际能力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部分。它不仅包括交际的语言知识(词汇、语法知识),还包括交际者的语境知识、对交际者之间关系的认识以及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由此可见,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生要想运用英语成功地进行交际活动,单纯掌握语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需要有一定的语用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中学英语教学一直把传授语言知识作为教学的中心,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重要性,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了其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将诸如“会话含义”、“言语行为”、“语境”等语用学理论与英语交际教学相结合,向学生传授语用知识,使学生在增长了语言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语用能力。 本文以美国著名语言学家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为例,讨论如何将这一语用学理论与交际教学相结合,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并最终达到提高其英语交际能力的目标。“会话”这个词无论在汉语中还是在英语中,都同样具有两种意义。一种指说话人说出的单词和句子所表达的字面意义;另一种指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