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的创造性外译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e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俗文化是在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涉及到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婚丧喜庆、岁时节日、宗教信仰等。中华民俗文化历史悠久,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华民俗文化“走出去”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呼兰河传》是一部具有浓厚民俗文化色彩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民俗民风,文中不乏民俗文化的描写。同时,《呼兰河传》也是萧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茅盾称为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葛浩文是萧红最著名的研究者之一,曾获得过首届萧红研究奖,并著有《萧红评传》和《萧红新传》。他所翻译的《呼兰河传》以读者接受和可读性为标准,对于文中的民俗文化进行了创造性的翻译,取得了较好的译介效果。葛浩文所译的《呼兰河传》体现了他的“翻译即背叛”“翻译即改写”“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翻译思想。而这些思想恰恰与译介学的核心观点“创造性叛逆”不谋而合。本文从译介学角度出发,采用定性和案例研究方法,对葛浩文英译《呼兰河传》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分析。论文第一章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论文结构作了一个简要阐述。第二章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对象《呼兰河传》及作者萧红、其英译本及其译者葛浩文,其次梳理了民俗文化翻译的历史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了译介学及其价值。第三章至第五章是本文主体部分和创新之处,分别从“创造性忠实”“创造性叛逆”“创造性妥协”三方面对葛浩文英译《呼兰河传》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指出《呼兰河传》中存在大量关于民俗文化的描写,针对不同的文化内容,葛浩文采用了“创造性”的翻译方法,通过这种独特的翻译策略,最终达到了文化本质在不同文化之间传播的“忠实”。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呈现和总结本文的主要发现和观点,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就后续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是教学活动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然而,要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
以2008北京奥运会的视觉形象推广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国家形象在奥运会承办期间的视觉推广与传播途径。论述了奥运传媒优势,进而分析了奥运会主办城市特色及庆典活动的视觉形
【正】 风俗是一种历史性的社会事象和民间文化.风俗的演变与发展,与历史发展中的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湖北地处长江小游,其风俗的变迁.深刻地反映了这一地区的社会内容
在讨论双三次B样条曲面的构造算法和节点插入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节点插入原理的、基于多层B样条的大规模散乱数据的插值方法,它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特点,适合于要求严格的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