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色素沉着动物模型,进一步研究与评价熊果苷、曲酸双棕榈酸酯、维A酸、维生素C二棕榈酸酯、甘草黄酮等常用美白祛斑外用剂的临床效果;研究与评价熊果苷配伍维A酸、曲酸双棕榈酸酯配伍维A酸以及多种成分复合制剂博禾祛斑霜的临床效果;为研制理想的“鸡尾酒式”复合美白祛斑剂提供思路与依据。
方法:1.对成年雌性HARTLEY棕黄色豚鼠背部剃毛后进行UVB照射,首次照射亚红斑量,以后隔日照射一次五分之一亚红斑量,共照射六次总量为8500mj/cm<2>,以诱导色素沉着;2.于第二次照射开始,每天向实验动物背部皮肤的相应区域分别外涂制备好的熊果苷、曲酸双棕榈酸酯、维A酸、维生素C二棕榈酸酯、甘草黄酮、熊果苷+维A酸、曲酸双棕榈酸酯+维A酸霜剂以及博禾祛斑霜,域进行干预治疗;3.三周后进行评价:①肉眼观察豚鼠皮肤红斑、鳞屑及色素沉着情况并进行计分;②处死动物,取试验区域皮肤制备冰冻切片,采用Masson-Fontana氏银染色后,高倍镜下计数出每100个角质形成细胞中含有黑素颗粒的细胞数,同时,使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表皮基底层与表皮基底层以外各层分别进行黑素含量指数(MCI)测定。
结果:1.实验结束时,干预治疗各区域色素沉着均有不同程度减退,其中,熊果苷、曲酸双棕榈酸酯、熊果苷+维A酸、曲酸双棕榈酸酯+维A酸的大多数区域及博禾祛斑霜全部区域恢复至无UVB照射的正常对照组水平。2.除博禾祛斑霜为轻度外,其余含维A酸制剂均造成实验动物中重度红斑与脱屑,与之相反,甘草黄酮区域红斑与脱屑现象较UVB照射对照组还轻微。3.实验结束时,含黑素颗粒细胞数、表皮基底层黑素含量指数(MCI-1)及表皮基底层以外各层黑素含量指数(MCI-2),无UVB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7.82±6.76、0.16±0.028、0.10±0.011;UVB照射对照组分别为:76.33±11.31、0.32±0.049、0.23±0.038。干预治疗各区域含黑素颗粒细胞数均明显小于UVB照射对照组,数值从小到大依次博禾祛斑霜、熊果苷+维A酸、曲酸双棕榈酸酯+维A酸、熊果苷、曲酸双棕榈酸酯、维生素C二棕榈酸酯、维A酸、甘草黄酮,其中,熊果苷+维A酸、曲酸双棕榈酸酯+维A酸组接近无UVB照射正常对照组水平,博禾祛斑霜组为:30.54±6.70,还低于无UVB照射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干预治疗各区域MCI-1均明显小于UVB照射对照组,数值从小到大依次为博禾祛斑霜、熊果苷+维A酸、曲酸双棕榈酸酯+维A酸、曲酸双棕榈酸酯、熊果苷、甘草黄酮、维A酸、维生素C二棕榈酸酯,其中,博禾祛斑霜组为:0.13±0.007,低于无UVB照射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干预治疗各区域MCI-2均明显小于UVB照射对照组,数值从小到大依次为博禾祛斑霜、熊果苷+维A酸、曲酸双棕榈酸酯+维A酸、维生素C二棕榈酸酯、维A酸、曲酸双棕榈酸酯、熊果苷、甘草黄酮,其中,博禾祛斑霜组为:0.08±0.010,低于无UVB照射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本实验显示:1.熊果苷、曲酸双棕榈酸酯、维A酸、维生素C二棕榈酸酯、甘草黄酮五种美白祛斑剂对UVB照射诱导豚鼠皮肤色素沉着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2.从含黑素颗粒细胞数、MCI-1、MCI-2三个指标来看,熊果苷、曲酸双棕榈酸酯均有较好效果,是理想的黑素合成抑制剂;维A酸、维生素C二棕榈酸酯组主要表现为MCI-2的显著降低,前者可能与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加速表皮细胞的更替,减少表皮通过时间,从而使黑素细胞的黑素不能有效地输送到角朊细胞中有关,后者可能与其作用机理主要是使皮肤中已形成的黑素还原为无色物质,而且表皮浅层药物浓度相对较高有关;甘草黄酮作用较弱。3.熊果苷+维A酸、曲酸双棕榈酸酯+维A酸效果显著高于单纯熊果苷与曲酸双棕榈酸酯,显示出配伍的优势,但维A酸的皮肤刺激反应并未减弱;含有熊果苷、曲酸双棕榈酸酯、维A酸、维生素C二棕榈酸酯、甘草黄酮五种成分的博禾祛斑霜不仅表现出优良的效果,对皮肤的不良刺激反应也大大减轻,后者与甘草黄酮不无关系,由此可见,科学配伍的复合制剂是今后开发美白祛斑产品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