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品种对白粉病抗性及其机理的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Ha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田间自然接种鉴定和室内苗期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9个紫花苜蓿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用两种方法鉴定,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塞特、德宝和德福高度感病,三德利和牧歌401中度感病,阿尔冈金、巨人201和庆阳苜蓿抗性较强。经相关分析表明,田间自然鉴定结果与室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2病情指数=0.6876(n=9),R2发病率=0.5284(n=9),达显著水平,即室内苗期接种鉴定结果与田间自然鉴定结果是一致的。 以对白粉病具有不同抗性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通过对气孔密度和大小的测定,结果表明,品种间气孔密度(气孔数/mm2)的差异较大,而气孔口长度(μm)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二者均与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无相关性。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9个紫花苜蓿品种施用撒可富复合肥、过磷酸钙和根瘤菌对白粉病抗病性的影响,以病情指数和发病率为指标统计发病情况。结果表明,施用撒可富肥料,苜蓿白粉病的发病最轻,各品种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均比施用过磷酸钙和根瘤菌低;撒可富肥不同用量处理下,按75kg/hm2量施用,各品种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显著低于按45kg/hm2和105kg/hm2量施用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因此,按75kg/hm2的量施用撒可富肥可以有效减轻苜蓿白粉病的发生。 以不同抗病性的苜蓿为材料,研究了人工接种白粉菌后苜蓿叶片中几个有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品种间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对照PAL活性也没有显著差异,而对照POD活性差异显著,且感病品种酶活显著高于抗病品种。接种白粉病菌后品种间的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变化,感病品种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抗病品种,而且其叶绿素含量随发病程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AL活性和POD活性在接菌后均升高,抗病品种PAL活性升高幅度显著大于感病品种;POD活性的变化刚好相反,并且抗病品种升高的时间较感病品种迟。这就表明,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与苜蓿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土地登记问题是我国土地管理中的重点问题,土地是很多家庭基本构成部分,国家正在推行土地规范化管理工作,很多居民都认识到土地登记的重要性。因此要把土地登记的规范化工作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否有效的反映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如果从我国的GDP与证券市场关系来看,已被众多学者否认,但是本文却从行业发展角度分析,选取股市中八个行业指数和实体经济中八
土地储备制度政府调控土地开发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我国近期土地制度改革和房地产调控的一个重要举措和常用手段。也是我国的一次新的"土地革命"。它对我国土地改革以及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