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调节学习是近些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它源于美国二十世纪的三次教育改革。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最初是由社会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来的,但是研究者们的视角不同,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但他们对自我调节学习本质的理解却有很多相同之处,即都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是一个由认知、动机、行为、环境等多种因素参与的相互作用过程;学习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相信对学习过程进行调节控制有利于学习能力或者学习效果的提高,并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意志努力;学习者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念确立明确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监控行为过程,有效地掌握和运用认知、动机和行为等学习策略;自我调节学习过程是一个可以不断循环提高的过程。在最具代表性的七种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中,以社会认知观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影响最大。本实验研究就是在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在归纳了当今最具影响的七种自我调节学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是个人、环境和行为三个因素交互影响的过程。本文介绍了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模型:Zimmerman的三阶段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型(Self-Regulation EmpowermentProgram—简称SREP理论)和Pintrich的四阶段自我调节学习理论(four phases forSelf-Regulated Learning—简称SRL理论)。本研究在考察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Zimmerman的三阶段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型为理论依据,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设计了一套《高中物理自我调节学习干预方案》,将其应用到了高一学生物理学习的干预训练中;第二部分论述了我国目前自我调节学习现状及不足,分析了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及高中生物理学习的特点,提出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假设;第三部分包含了两个实验研究,首先是对本实验测量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问卷即《自我调节学习动机与策略问卷》(青少年版)进行了修订,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本文的干预研究。我们对干预训练制订了详实的程序,以河北石家庄市第24中学高一年级两个普通班的学生为被试,实施了为期13周的自我调节学习干预训练;第四部分运用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对实验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统计;笔者在第五部分将实验研究的结果和高中物理学科的实际情况充分地结合,把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训练方案对高中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和物理学业成绩以及本实验对不同水平、男女不同性别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影响和学科迁移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在本文最后的第六部分中概括出如下的研究结论:1.高中生被试的实验数据支持包括自我效能感、任务价值、考试焦虑、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的五维度自我调节学习模型;2.修订的《自我调节学习动机与策略问卷》(青少年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分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可以作为测量我国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有效工具;3.本实验在结合了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特点之后,对高中一年级学生所进行的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训练方案,能显著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内在价值、认知策略和调节策略这几个维度上;4.实验实施之后,实验班与控制班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说明高一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对他们物理学业成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5.本实验所采用的训练方案,对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对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影响大于优等生;6.本实验所采用的训练方案,对高一不同性别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影响不同,具体表现为对女生的影响显著大于男生。7.本实验所采用的训练方案,对高中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的迁移效果并未达到显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