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东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微体化石生物地层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ua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埃迪卡拉系底界的“金钉子”在澳大利亚南部弗林德斯( Flinders)山脉依诺拉马河剖面(Enorama Creek)努卡利那组(Nuccaleena)盖帽碳酸盐岩底界的确定,埃迪卡拉系工作的重心转向采用生物、化学和磁性地层学的方法来进行其内部划分。过去的几十年间,虽然在华南震旦系陡山沱组古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缺乏详细的生物地层学工作,使得华南与全球埃迪卡拉系地层对比存在较多问题,也影响了对新元古代冰期结束后真核生物辐射的研究。   本项研究系统采集了峡东地区7条震旦系剖面陡山沱组的燧石结核及条带样品,通过室内磨片和显微镜观察,发现了大量微体生物化石,包括大型复杂带刺疑源类12属24种,多细胞藻类5属8种,球状化石3属4种,丝状蓝菌化石4属11种,共24属47种。依据化石产出层位距离陡山沱组盖帽白云岩的高度分别建立各剖面陡山沱/帕塔塔塔卡微体生物群(DPM)的分布模式,进而建立了峡东地区陡山沱组DPM演化序列。其主要特征如下:1、大型带刺疑源类Tianzhushania spinosa是最早出现的DPM分子,也是陡山沱组最丰富和延续时间最长的DPM分子;2、DPM的辐射过程是渐进的,大型带刺疑源类和多细胞藻类都表现出种类逐渐增加的模式;3、陡山沱组二段顶部和三段下部之间存在一段空白期,这与在二段顶部缺少含燧石结核层,而三段下部的燧石条带多已发生严重重结晶作用,影响化石保存有关;4、DPM在峡东地区陡山沱组二段出现的种类明显与三段不同,并且种类要多于三段。   从华南和澳大利亚的证据来看,DPM在马临诺冰期(相当于华南的南沱冰期)结束后不久即开始出现,随后在陡山沱期逐步辐射。尽管DPM的灭绝时间仍然不太确定,但现有的报道表明DPM在相当于Gaskiers冰期之后没有出现。因此,Gaskiers冰期是DPM灭绝最可能的原因之一。   结合前人的研究工作,发现华南碳酸盐相燧石中的DPM和磷块岩相中的DPM整体面貌相似。而瓮安地区陡山沱组下磷矿层中没有发现DPM,可能是因为局部环境不适宜DPM生存。   通过调查埃迪卡拉纪其他板块上DPM华南类型出现的情况,发现其与当时古大陆分布情况密切相关,DPM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赤道附近中低纬度地区的浅水环境中。   DPM的地层学研究为埃迪卡拉系的内部划分提供了新的途径,建议依据Tanzhushania spinosa的首现层位来确定埃迪卡拉系内第二个阶的底界。
其他文献
展会时间2017年3月27~30日展会地点石家庄国际博览中心第14届河北国际制造业自动化及仪器仪表展览会将为生产企业与用户搭建一个相互沟通的信息平台,促进行业的生产、流通、
MT盆地位于苏丹东南部,为苏丹裂谷盆地群中的第二大盆地,是在中非剪切带斜向张裂作用诱导下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它的形成、演化与非洲板块、特别是中西非剪切带
学位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于60年代初期最先发现于美国西部内华达州,以产于古生代沉积碳酸盐地层中的卡林金矿床为典型代表,故又常称为“卡林”型金矿床。扬子地块西南缘是我国乃至世界
地质流体普遍存在于地球各层圈中,它是物质传输、能量传递和各种地球化学作用过程的载体和介质,研究地质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行为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面对的挑战性课
内蒙古中部大青山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部,北邻兴蒙造山带,南接华北板块内部,向西与燕山造山带相接,该区多期构造历史包括了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地壳收缩变形,中生代晚期和新
本文以碳酸盐岩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的原理及方法为基础,以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分析方法,对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沉积、成岩特
青藏高原东部传统上解释为广泛调节带的一部分,吸收由印度板块挤入亚洲板块引起的变形。位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以东和华南板块西部之间,受控于新生代走滑和倾滑断层的复杂构造系
学位
目的:探索巫山淫羊藿种子休眠特性并筛选有效的打破休眠方法。方法:浸种称重法测定其种皮透水性;生物测定法检测种内发芽抑制物;层积结束后,解剖观察种胚发育情况,计算发芽率
根据漳州盆地钻孔岩性、沉积相、沉积旋回、14C 和光释光测年等分析,确定了地层划分依据、岩性标志层、不整合面、断层位置及活动时间等,提出了精细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