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假单胞菌碳代谢抑制蛋白Crc的功能鉴定及其固氮条件下的全局调控机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min673594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生长介质中存在多种碳源时,细菌通常利用优先碳源,同时抑制其它碳源的代谢而达到最佳生长,这种现象称为碳代谢物抑制。不同细菌的碳代谢物抑制调节机制和调控蛋白存在差异,主要通过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发挥作用。Crc蛋白是假单胞菌碳代谢调控的全局性调控因子,其在联合固氮菌施氏假单胞中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突变株构建、代谢谱分析、酶活测定等方法分析Crc在苯甲酸代谢和固氮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同时利用表达谱技术研究Crc转录组,分析碳氮偶联调控中Crc可能的靶基因,从而探讨Crc参与固氮调控的分子机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基因组分析表明,固氮施氏假单胞菌A1501拥有一个与铜绿假单胞菌crc高度同源的基因,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88%。通过三亲结合的方法构建了crc基因的缺失突变株。突变株在LB及A15限制培养基都能正常生长。当葡萄糖与苯甲酸同时存在时,突变株中葡萄糖抑制苯甲酸的能力下降。实时定量RT-PCR证明,在混合碳源培养条件下,突变株中苯甲酸和邻苯二酚降解的关键基因benA和catB相比野生型分别上调50和25倍,说明Crc影响了混合碳源中的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表现出碳代谢物抑制的调控功能。Biolog实验表明突变株对α-D-葡萄糖和葡萄糖酸等碳源的利用能力显著增强。此外,我们还发现Crc的突变影响了细菌的趋化能力,说明A1501中Crc的功能是多样的,除了影响碳源利用外,还对其他的某些途径存在着调节作用。与野生型相比,突变株的固氮酶活降低了30%。RT-PCR结果显示固氮条件下突变株中固氮酶结构基因nifH的表达量下调了30多倍。进一步实验构建了nifH基因的启动子与lacZ的融合载体,并检测报告基因lacZ的表达活性,结果表明,固氮条件下突变株中nifH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只有野生型菌中的1/5到1/3。以上结果提示我们,在固氮施氏假单胞菌A1501菌中Crc可能通过某种尚未发现的方式影响了固氮基因的表达,这个现象在其他微生物中从未报道。为了研究Crc在固氮条件下的全局性调控机制,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对野生型和突变株在固氮条件下的转录组进行了测定。转录组分析表明crc突变株与野生型相比共有498个基因转录表现出显著差异(变化倍数大于2),其中108个基因表达明显上调,而390个基因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表明这些基因受crc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变化最明显的基因主要是与能量产生及转换相关的基因,碳源转运及代谢相关基因,氨基酸转运及代谢基因以及无机离子代谢及转运的相关基因等。转录组分析发现A1501固氮岛内59个固氮基因中有51个发生显著下调,此外,参与氮代谢调控的关键基因glnK,amtB等也表达下调,这表明Crc可能通过某种直接或者间接的机制影响了氮代谢,进而对固氮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表现出酶活下降的表型。采用大肠杆菌BL21 (DE3)菌株表达了Crc蛋白,该蛋白分子量约30kDa,可用于下一步的Crc与调控靶标的分子互作研究。上述研究成果将为固氮微生物的碳代谢物抑制调控机制及碳氮偶联调控网络的揭示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研究禾本科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研究的模式作物。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大量水稻突变库的创建,加快了水稻理论研究的步伐,明显缩短了基因克隆的周期,使水稻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研究的时代。近年来,许多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被成功的克隆,如花期、育性、叶形、抗病性等。开花时间,在水稻中又称抽穗期,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过渡,所以对控制水稻开花基因的克隆,将有助于理解
化石能源的不断燃烧利用,人们正面临着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各国正在努力寻找开发新型绿色能源。能源战略已经成为各国战略中的战略。氢能,具有来源丰富、高效清洁、可再生等优
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是高精密光学器件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中最为有效的平坦化技术之一。随着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对工件表面精度的要求越
哈茨木霉是一种重要的生物防治真菌,能拮抗多种植物病原菌如立枯丝核菌、齐整小核菌、尖孢镰孢菌、烟草疫霉等。在哈茨木霉拮抗病原菌的过程中病原菌会产生物理或化学信号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