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治疗狼疮样小鼠后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清水平和肾脏表达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亲代BALB/c鼠淋巴细胞经静脉途径输入到(C57BL/6×BALB/c)F1小鼠体内,诱导成狼疮鼠模型。将诱导成的狼疮鼠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青蒿琥酯组、雷公藤多甙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用药前及治疗3月后检测血常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dsDNA抗体、IL-6和TGF-β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抗生物素蛋白链菌素-过氧化酶(SP)方法检测IL-6和TGF-β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用药前空白对照组、青蒿琥酯组和雷公藤多甙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清抗dsDNA抗体升高,IL-6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TGF-β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青蒿琥酯组和雷公藤多甙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5)血清,抗dsDNA抗体明显减少(P<0.05),IL-6有所下降,但相差不显著(P>0.05),但TGF-β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青蒿琥酯组和雷公藤多甙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略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抗dsDNA抗体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血清IL-6低于空白对照组,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差均不显著(P>0.05),血清TGF-β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略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脏免疫组化显示,青蒿琥酯组、雷公藤多甙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肾小球TGF-β染色明显,而空白对照组染色不明显,空白对照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IL-6过度表达,分值明显增加,弥漫分布在肾小球系膜、毛细血管、间质和肾小管;青蒿琥酯组、雷公藤多甙组和正常组只是在肾小球系膜和毛细血管壁有轻度表达。讨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用的治疗药物为皮质类固醇及素和免疫抑制剂,虽然疗效可靠,但因副作用明显而应用受限。祖国医学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有可靠的疗效。雷公藤多甙是近几年研究较多的代表药物,雷公藤多甙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其副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如肝肾功能损伤、骨髓抑制等。青蒿琥酯是我国发现的一种新抗疟药,是从中药青蒿中提纯的有效化合物青蒿素的衍生物之一,近年来对青蒿琥酯<WP=7>的研究不仅限于治疗疟疾,尚发现它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和雷公藤多甙相比,安全低毒是其优点。活化的单核细胞是血液中IL-6的主要来源,局部组织的IL-6主要由成纤维细胞或局部巨噬细胞产生。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等都能在不同条件下产生IL-6。IL-6主要诱导活化后期的B细胞大量合成分泌型Ig的mRNA,从而增加Ig(IgM、IgG和IgA)的分泌。大多数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都能分泌一种以上的TGF-β,大多数正常细胞和血小板分泌的是潜在的TGF-β,外周血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和外膜细胞能产生有活性的TGF-β。TGF-β是有效的免疫抑制剂,能抑制各类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性。本研究显示:1、狼疮模型鼠诱导成功后血清IL-6水平明显上升,肾脏IL-6表达增强,血清TGF-β水平明显下降,肾小球上皮细胞TGF-β表达减弱,间质细胞TGF-β表达增强,提示体内这两种细胞因子的改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狼疮性肾炎的病理过程中作用尤为重要。2、青蒿琥酯对狼疮样小鼠的治疗作用和雷公藤多甙相似,能改善贫血,减少血清抗dsDNA抗体,减轻肾脏的病理改变,对肾脏IL-6和TGF-β表达有一定的影响,对血清IL-6和TGF-β水平的影响也相似,均能下调血清IL-6水平,上调TGF-β水平。本研究结果提示:青蒿琥酯对狼疮模型鼠的作用与雷公藤多甙相似,可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影响体内IL-6和TGF-β的表达,并改善狼疮鼠的病理变化。鉴于青蒿琥酯对狼疮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安全低毒,进一步研究青蒿琥酯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它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