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主要针对金属化合物在储锂/钠/钾领域存在的循环稳定性差和倍率性能有限等问题,选择Sn O2、Zn Se和Mo Se2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可控设计,并引入石墨烯(GN)或多孔碳等碳类材料,改善其电化学性能。同时,结合GITT技术以及一系列非原位(ex-situ)测试手段对电极材料的储能特性和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共沉淀、水热和煅烧法合成了无定形碳包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针对金属化合物在储锂/钠/钾领域存在的循环稳定性差和倍率性能有限等问题,选择Sn O2、Zn Se和Mo Se2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可控设计,并引入石墨烯(GN)或多孔碳等碳类材料,改善其电化学性能。同时,结合GITT技术以及一系列非原位(ex-situ)测试手段对电极材料的储能特性和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共沉淀、水热和煅烧法合成了无定形碳包覆双层介孔空心Co3Sn2/Sn O2立方体与GN复合的三维复合材料(DS-Co3Sn2/Sn O2@C@GN)。Co3Sn2和Sn O2之间的异质结结构可以有效加速电化学反应中离子的传输动力学;Co3Sn2/Sn O2纳米粒子之间的化学键合作用和双层介孔空心结构可以显著提高电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GN和无定形碳的“双碳修饰”策略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导电性。作为LIBs/SIBs负极材料时,该电极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2.以ZIF-8@ZIF-67为前驱体,通过同时碳化/硒化将Zn Se和Co Se2纳米粒子分别均匀镶嵌在蛋黄壳结构的氮掺杂多孔碳多面体的内部和外部区域中(Zn Se-NC@Co Se2-NC)。Zn Se和Co Se2之间的异质结结构所形成的内建电场可以驱动离子高速地通过其界面,从而提高电化学反应动力学;蛋黄壳结构的氮掺杂多孔碳可以缩短离子扩散路径并提高电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导电性。在LIBs/SIBs半电池中,该负极材料的电性能显著优于Zn Se-NC和Co Se2-NC。在锂离子全电池中,其优异的电性能显示了其实用潜力。3.采用水热法和煅烧过程将Mo Se2纳米片垂直生长在GN基底,并将Sn Se超小纳米粒子分散在其中(Sn Se/Mo Se2@GN)。Sn Se的放电产物Sn可以全程存在并作为一种催化剂,促进由Mo/Na2Se(K2Se)到Mo Se2的转化反应;GN的引入可以有效地防止Mo Se2发生团聚,使其反应活性位点充分暴露,并提高整体材料的稳定性和导电性。在SIBs/PIBs半电池中,该电极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钠/钾离子全电池中优异的性能显示了其实用潜力。4.通过水热法和高温处理将不同含量的Sn掺杂于Mo Se2纳米片中,并将纳米片均匀分散在GN基底(Sn-Mo Se2@GN)。Sn在Mo Se2的晶体结构中的均匀掺杂可以显著提高其对于Mo Se2可逆转化的催化效果;测试发现当Sn与Mo的原子比为9.6%时(9.6%Sn-Mo Se2@GN),材料具有最大的缺陷程度、比表面积和层间距离,可充分地暴露其储能活性位点,提高其对于Na+的捕获能力和容纳能力。进行电性能测试时,将放电电压提高到0.2 V可以防止Mo Se2彻底转化而导致其结构完全破坏。当用作负极材料进行储钠时,该电极具有出色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其他文献
化学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从分子化学到超分子化学的延伸,并进一步拓展到动态化学以及自适应化学,这类似于生物进化的适者生存模式,总是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基于分子识别的主客体化学是超分子化学的基础和重要分支,因其动态可控性和设计多样性而被广泛研究,其水相的主客体识别研究更是为新型生物兼容性材料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手性作为自然界的基本属性,使得生物进化更倾向于一种手性存在的方式发展,将手性融入到超分子仿
生物活性分子作为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体内的多种生物代谢及生命活动过程,其浓度水平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实现生物活性分子浓度水平的有效监测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量子点(QDs)优异的光学性能,量子点基荧光探针在生物活性分子检测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论文以水溶性三元量子点为研究对象,在合成方法、性能调控、探针构建以及对生物活性分子检测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
中药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和解析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关键,也是创新药物开发的重要源泉。以药-靶特异性识别过程为核心的受体色谱法是正在新兴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方法,具有集活性识别和在线分离为一体,易与其他结构鉴定手段联用等特点。如何更大程度地保持固定化受体的活性,发挥筛选体系的高辨识、高分离能力,是受体色谱进一步拓展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论文以经典活血消癥方剂桂枝茯苓丸为研究对象,聚焦良性前列腺增生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地层是该盆地原油的主要产层,随着勘探技术和手段的不断进步,盆地近年来油气勘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研究人员对盆地构造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目前对盆地内中生界油藏形成与分布的研究主要是以沉积相为背景相控研究,多数认为中生界油藏分布集中在三角洲砂体发育部位及古河道砂体发育部位,油藏类型以地层-岩性油藏为主,对于与油气成藏及成藏过程有关的构造研究较少,大量最新研
碰撞造山带中的变表壳岩(如变泥质岩)通常经历了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整个过程,包括大洋闭合后的大陆岩石圈俯冲、碰撞以及板片断离后的陆壳抬升折返和造山带垮塌的动力学过程。变表壳岩在俯冲埋深以及后期的抬升折返过程所经历的温度、压力和时代的信息,可以被很好的记录于它们的变质P–T–t演化轨迹中。因此,开展造山带中变表壳的变质P–T–t演化轨迹的研究对于理解造山带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是一
固阳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的阴山地块,区内广泛发育新太古代长英质岩浆岩,记录了大陆地壳的早期演化历史。本文选择固阳地区新太古代TTG岩石(花岗闪长岩和奥长花岗岩)、钾质花岗岩、赞歧岩及闪长质岩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野外样品,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包括全岩主微量元素及全岩Sr-Nd-Mo同位素)、锆石U-Pb年代学等研究工作,制约了固阳地区新太古代的构造演化过程,并探讨了板块构造运动开始
古元古代早期是地质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时期,也称为―静寂期‖,在此期间全球只有零星的岩浆记录并伴有重大环境的巨变。传统观点认为这可能与全球性的板块构造运动的停滞有关,俯冲的停滞导致火山作用及大陆地壳生长的暂停。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2.45-2.20 Ga期间全球构造-岩浆作用并不完全―平静‖,在局部地区表现为板块边缘的汇聚作用和新生地壳产生,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增生造山带。华北克拉通中部带,是全球广泛分布
变质岩石的P-T-t轨迹记录了洋/陆壳俯冲-折返的完整过程,是了解造山带形成演化的重要依据。变质岩石的原岩属性的和形成时代也为造山带形成前的构造环境提供了关键约束。阿尔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夹持于塔里木克拉通、柴达木地块、敦煌造山带、东昆仑和祁连等几大地质体之间,是中国西部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衔接地带。近年来,随着南阿尔金变质作用及其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江尕勒萨依、英格利萨依、淡水泉和木纳布拉
鄂尔多斯盆地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侏罗系油藏埋深较浅、储层物性好、单井产量高、储层改造工艺简单、建产周期短,具有较为可观的开发效益。目前,针对该盆地侏罗系沉积演化、成藏富集等地质规律,通过科研攻关和生产实践已取得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是,由大量实际生产资料证实,低阻油层在该盆地侏罗系砂岩储层中普遍存在,低电阻率、低测井对比度的电性特征导致其在测井解释的过程中容易被忽略,严重制约了油田勘探、开发工
在辽金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儿童群体虽不具有世家大族等群体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但他们却是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预备力量。通过对辽金时期儿童的日常生活进行全面研究,有助于更为深刻地认识辽金社会,对于辽金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民俗等研究都有益处。本文从日常生活史的角度出发,分别论述了辽金社会的生育文化、辽金儿童的疾病、医疗与救济以及辽金儿童的政治、劳动、娱乐和教育生活状况。辽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