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源自西方的创业学是一门关于创业规律和方法的新兴科学。创业学本土化,是使外来创业学的合理成份与本土创业的实际相结合,增进创业学对本土创业的认识和在本土创业的应用,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创业理论与方法的学术取向,是从简单移植应用到综合创新的质变。创业学本土化的实现能够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带来契机,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学科支持。本论文选取了国内高校创业学教材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我国在创业学的引进与本土化初期,采取了简单移植与模仿的“拿来主义”路径,这种做法虽然对创业学的传播和创业教育的开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不利于创业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为了脱离“拿来主义”的误区,需要除去“西方中心”心理根基的蛊惑,重视创业学本土化中的问题转化、理论转化以及学科形态转化等基本理论的研究。创业学本土化中的转化是为了使创业学理论能够适应解释和解决中国的创业与创业教育问题。创业学本土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中外文化的交流过程,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选择交流的结合点或异域异质文化在本土文化中的“生长点”。创业学的本土化,必须走中西创业文化兼容并包之路。一般说来,创业学本土化的兼容并包首先要解决到价值取向这一核心问题。总的说来,本土化的创业学应当追求“成物”与“成己”双重教育价值取向的兼容并包。基于这一前提与基础,本土化创业学在内容体系方面应当涵盖企业家精神、整体创业活动和局部创业实践等三个层次的研究;此外,本土化创业学应当以综合性的学科性质来加强建设,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的支持。创业学的本土化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在实践中形成的创业学学术著作和创业学教材都是创业学本土化的标志性成果。高等学校应当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创业教育的需要,躬身本土化的创业学教材建设。编写并出版符合国情或校情的创业学教材并投入教学实践之中,是推动创业学本土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