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美——迟子建与川端康成创作的审美比较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pab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子建与川端康成共生于东方文化场,他们的作品中浸润着东方文化的传统美,在东方文化审美视野中两人有着同中有异的美学追求。   两位作家笔下的东方家园故土,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人际世界的和谐之美,以及精神的和谐之美,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传统的、有着东方古典气息的人文生态之地。这种和谐之美背后也隐约存在着不安定因素,那就是东方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撞击下正在慢慢流逝。   在情感表达方面,二位作家的作品都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基调,这与两位作家的成长环境和个人气质有关,也与中日两国文化宗教的相似有关,迟子建作品的“伤怀之美”有川端康成“物哀之美”的影子。   在艺术技巧方面,两位作家都偏爱唯美清淡的文字,迟子建用中国山水画般抒情写意的笔调描绘出了“冰封千里”的北国画卷,而川端作品则用工笔画般精雕细琢的手法勾勒出了一幅散发着“余情美”的日本民俗卷轴。  
其他文献
宋代是中国风水理论的成熟阶段,上承汉唐以来的风水理论体系,下启明清之际的风水建构方法,又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脉络。而“风水”之名逐渐取代“堪舆”成爲指称相地术的新名词,不仅
“后理论”思潮诞生在西方,与“后理论”相关的两个英文词组是After Theory和Post-theory,围绕这一话题,西方除大量评论文章外已出版十余部著作,其中尤以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
江南地区在唐代的安史之乱以后再次成为了士人的荟聚之地,他们于此或是避难,或是仕宦,希冀在战火纷飞之中找寻到心灵的另一片洞天福地。由于经济、交通和人文等优势,士人又大多聚
新课程的导入往往是课堂的开始,如果导入方法选择合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小学音乐的新课程导入方法也应该依照不同的歌曲来进行调整,这其中也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