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重庆正式获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肩负起在新的历史阶段探索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城乡统筹之路的重任。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主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相关的机制和制度创新成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对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正确评价其绩效对于有针对性制定的农村劳动转移就业对策与政策建议,促进城乡统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效应相关理论的分析,提炼出各理论中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影响的作用因子的论述,并据此确定了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考核效应。接着在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各个效应评价的计量模型或计算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效应进行较为准确的测量及评价,并根据效应的实证研究与评价,提出促进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与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1)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影响产业布局、生产要素流动、收入分配与收入流向等作用因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收敛或发散的作用。(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数量、人口学特征、产业分布、区域分布和就业形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绩效有直接影响。重庆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总量水平高;以青壮年为主;总体文化素质较低;分布行业以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为主;分布地区以省外为主;就业形态呈“兼业化”,“市民化”转移比例小等特点。(3)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显著的收入效应、成本效应、农地规模效应和城镇化效应。通过重庆市农村劳动力务工收入的回流,增加了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有效地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经一步扩大,对城乡经济发展有收敛作用。但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低且收入不稳,加之收入回流后用于农业生产再投资的比例不足,导致收入效应对区域经济的收敛作用被弱化。通过成本效应的传递,能够增加企业利润,从而提高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进而能够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更广的就业空间,让更多的人能够实现非农就业将促进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扩大,进而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收敛作用,但是,由于资本的逐利性,成本节约带来的利润增加对获利性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和农业产业的投入动力不足,节本效应带来的区域经济收敛作用被弱化。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缓解了农村的人地资源矛盾,增加了农业就业人员的实际耕地面积,从而为农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通过对土地的集约利用能够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收敛有显著作用。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兼业化”转移,农地规模效应不完全,因而对区域经济的收敛作用被弱化。通过农村劳动力在城镇的集聚,带来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促进产业聚集,进而扩大城镇对人口的环境承载力,进而提高城镇化水平,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因而,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收敛作用。但是,由于农村人口的“兼业化”经营使得城镇化效应被弱化。(4)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效应不完全的主要原因在于就业形态为“兼业化经营”。导致兼业化经营的原因有:非农产业带动不足;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不足;城乡二元制度环境障碍;农村人口收入不稳且水平不高,缺乏城市化的财力。因此,促进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总体思路在于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根据总体思路的基本内涵提出本文的政策与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对策应用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培育就业载体,扩大市内就业空间;完善制度环境,推进农村人口的“弃土进城、专户定居”;提高转移人口的人力资本,增强就业能力;优选劳务市场,推动农村人口的省外转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人口的梯度转移。本文的对策应用是:改善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环境;加强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资金支持;建立城镇非农产业的反哺机制;强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管理域服务;落实优惠政策,活跃民营经济与个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