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井循环换热地热能采集系统渗流与温度耦合模拟和应用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shenguizu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建筑物供暖(冷)能耗约占总能耗1 8%,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及供暖需求线不断的南移,该能耗以每年1%的速率增长。我国主要的燃煤采暖方式给生态环境与能源结构调整带来了巨大压力。浅层地热能的开发主要是利用地源热泵技术提取热(冷)供建筑物供暖与制冷,提取“面广量大”的浅层地热能与热泵技术结合,用1份清洁的电能,搬运获得3份以上热能为建筑物供暖,比传统的中央空调省电约40%,不仅节省煤炭或天然气等高品位能源,而且提高供暖清洁化水平,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根据对国、内外土壤源型和地下水源型这两种传统的浅层地热能采集方法优缺点的总结分析,本着吸收各自的优点,摒弃其缺点的原则,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浅层地热能采集方法,即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单井循环换热浅层地热能采集系统,解决了制约浅层地热能开发中存在的地下水回灌困难、供热效率低、占地面积大与损耗、污染地下水等世界性难题,并且根据工程场地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研发了三种不同的单井循环换热浅层地热能采集模式,即无传热回填颗粒型单井循环换热浅层地热能采集系统、有传热回填颗粒型单井循环换热采集系统、多含水层条件下的单井循环换热浅层地热能分层采集系统,总结分析了三种不同单井循环换热地热能采集模式的原理与特点;另外,针对单井循环换热地热能采集系统中的单井兼具抽水功能和回灌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裘布依Dupuit公式和泰斯Theis并不能准确的用来描述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既有抽水功能又有回灌功能的单体集水建筑物的运动,本文建立了具有抽水、回灌双功能的单井循环地热采集系统地下水渗流场数学模型,通过叠加原理求解数学模型,推导出了地下水向既有抽水功能又有回灌功能的单体集水建筑物的运动方程,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据此,建立了单井循环换热浅层地热能采集系统渗流场和温度场剖面二维耦合数值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海淀区中关村三小万柳校区实例工程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分析,研究了采集系统长时间运行条件下抽水区和回灌区地下水温度变化趋势、地下温度场变化及系统COP的变化规律,并对单井循环换热地热采集系统实际工程情况进行评价;最后,建立了单井循环换热浅层地热能采集群井渗流场和温度场三维耦合仿真数值模型,根据实例工程井群的长期观测数据模拟了该采集系统渗流场与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模拟分析了在不同抽水流量、全年冬季运行夏季停运、全年夏季运行冬季停运、不同地下水含水层渗透系数这四种工况条件下,采集系统温度场与渗透场的演化趋势,最后对整个井群采集系统的换热效果进行了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浅层地热能采集方法,即单井循环换热浅层地热能采集方法,并且根据开发场地的不同水文地质条件,研发了三种不同模式的单井循环浅层地热能采集系统。针对国内外传统的地下水源型浅层地热能采集系统效率高、但存在地下水回灌困难等缺点,以及土壤源型浅层地热能采集系统虽然不损耗地下水资源,但其存在热量采集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等缺点,本论文充分吸收了两种传统浅层地热能采集系统的优点,摒弃了其缺点,发明了一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浅层地热能采集方法和成套技术,即单井循环换热浅层地热能采集系统,解决了目前国内外制约浅层地热能开发的地下水回灌困难、热采集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等世界性难题,并且根据开发场地的不同水文地质条件,研发了三种不同模式的单井循环换热浅层地热能采集系统,即无传热回填颗粒型单井循环换热浅层地热能采集系统、有传热回填颗粒型单井循环换热浅层地热能采集系统、多含水层条件下的单井循环换热浅层地热能分层采集系统。(2)水文地质学经典的裘布依Dupuit公式和泰斯Theis公式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分别解决了在稳定流和非稳定流状态下地下水向具有单一功能(或抽水功能或回灌功能)的集水建筑物运动的问题。但他们无法刻画含水层中地下水向既有抽水功能又有回灌功能的单体集水建筑物运动的规律,无法解决地下水向同时具有抽、灌双功能的单体集水建筑物运动的渗流场评价预测难题。本文运用叠加原理,首次建立了单井循环换热地热能采集系统的地下水渗流场物理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推导了地下水向同时具有抽、灌双功能的单体集水建筑物的运动方程,解析求解了单体集水建筑物周围地下水降深的理论解。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深入刻画单井循环换热地热能采集系统的地下水运动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结合实际工程设计了含水层厚度分别为60m和100m的两组方案,分析了不同含水层厚度对单井循环系统地下水降深的影响。从单井循环地下水降深等值线图中可看出:单井循环系统的下半部分抽水段,由于抽水导致水头变小,在抽水段距离井轴的距离越远,地下水的降深也越小,在单井循环换热浅层地热能采集系统的回灌段,由于回灌水引起该段的水头增加,且距离井轴的距离越远,地下水降深的绝对值越小。因此,随着含水层厚度的减小,抽回灌所引起的降深绝对值逐渐增大。这一成果对深入了解单井循环换热浅层地热能采集系统地下水运动的一般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性。(3)建立了单井循环换热浅层地热能采集系统渗流场与温度场二维耦合数值仿真模型,依托实例工程的监测数据,模拟了单井循环换热浅层地热能采集系统中单口采集井渗流场与温度场采集变化规律,分析了采集系统长时间运行条件下抽水区和回灌区的渗流场和温度场变化规律与趋势、地下温度场变化及系统COP的变化规律,并对单井循环换热地热采集系统实际工程情况进行评价。得出实际工程运行状态良好,COP值在3-4之间浮动,系统效率处在较稳定状态。同时将实际工程利用Solidworks进行1:1建模,利用ANSYS ICEM进行网格划分,最后利用FLIUET进行求解得出单井循环地热采集系统地下流场和温度场云图。流场云图对比分析得出随着回灌时间的累计,回灌量的增加,但由于含水层多孔介质渗流速度较慢,造成回灌量不能满足回灌水量,形成回灌困难现象。温度场云图对比分析得出随着运行时间累计,含水层中热传导,热对流及热弥散现象的发生,抽水区抽水温度很快将会被回灌温度影响,形成热贯通现象造成系统效率下降。同时分析流场及温度场云图得到实际工程流场和温度场一般规律,既清晰展现了形成热贯通的趋势,对系统效率影响的过程,同时验证了此工程运行情况良好。这一成果对于减缓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实际工程效率降低有着重要意义和一定的指导性。(4)通过对实例工程场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分别建立了单井循环换热浅层地热能采集井群系统的水文地质物理概化模型,并利用数值仿真模拟计算建立了单井循环换热浅层地热能采集群井渗流场和温度场三维耦合仿真数值模型,通过数值反演方法进行了参数识别确定,根据实例工程井群的长期观测数据模拟了该采集系统渗流场与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模拟分析了在不同抽水流量、全年冬季运行夏季停运、全年夏季运行冬季停运,不同地下水含水层渗透系数这四种工况条件下,采集系统温度场与渗透场的演化趋势;最后对整个井群采集系统的换热效果进行了评价。以上研究对于提高单井循环换热浅层地热能采集系统节能增效和提高采集系统运行服务年限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玉米产量对世界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条件持续恶化,干旱频发、程度严重,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干旱胁迫已成为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因此,解析玉米耐旱性状遗传基础和进行玉米耐旱性改良育种,对玉米稳产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收集的3000多份热带、亚热带玉米为供试材料,通过多种遗传分析解析玉米耐旱性遗传基础,并探索全基因组预测(GS)模式,以期为提高玉米耐旱性的分子
脱发是一种虽不会威胁生命,但会给患者的社会生活和心理健康带来困扰和负担的常见毛发疾病。目前,治疗脱发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基于哺乳动物的毛发生长具有周期性生长的特征,因此,毛发的再生是一个众多基因参与的稳态调控过程。本研究在制作脱毛诱导小鼠生长周期各阶段皮肤组织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的基础上,通过对毛发再生过程中全基因组表达变化规律分析,研究差异基因在小鼠毛发再生过程中的表达趋势,筛选参与毛发再生
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Piper)Stapf.)为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分蘖力强、再生性好、营养价值高和适口性好等优点,可多次刈割作青饲或青贮,也可用于调制干草,是许多国家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饲料作物,也是我国南方地区“粮改饲”种植模式的优选牧草之一。但是干旱作为主要的逆境因子之一,严重影响了苏丹草种子萌发与苗期建苗,从而影响苏丹草后期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从苏
磷素作为不可或缺的三大营养素之一,在土壤中极易被固定,导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极为匮乏。玉米是集粮、经、饲及生物能源为一体的多元作物,在国内外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其产量和品质也面临着缺磷胁迫的严峻挑战,如何提高玉米对磷吸收利用的效率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植物根系形态是制约水分和营养吸收的关键因子,生长素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ARF)在生长素应答途径和根系生长发育中起
Salen类化合物是配位化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优势配体之一,作为均相催化剂在有机合成转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是一类新型的晶型有机多孔聚合物,其最主要的特征为:晶型结构、规整的孔道、大π共轭结构等。将发展成熟的Salen引入到新颖独特的COF材料,不仅能够实现Salen的多相化,还可以赋予COF材料配位特性及手性功能化的特性。本论文的工作主要集中于Salen骨架COF材料
Berger 和 Hinglais 于 1968 年首次发现 IgA 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其特征是IgA-IgG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和(或)毛细血管袢。目前,IgAN已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一。其发病率在亚洲最高,而中部非洲的发病率最低,存在人种及地域性分布差异。以往认为IgAN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疾病,但是仍有20%~40%的IgAN患者,在肾脏病理确诊后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持续升高,每年全世界新发病例约56.7万例,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9位[1]。在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7位,2015年甲状腺癌发病率为22.56/10万人,居女性恶性肿瘤第4位,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5.1%,并呈逐年上升趋势[2]。对于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 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作为能源大国中的支柱能源—煤炭资源,将长期占据十分重要的主体地位。目前,地下煤炭资源主要采用“121”长臂开采方式(即开采1个工作面,掘进2条回采巷道,留设1条煤柱),存在着煤炭资源浪费严重、巷道掘进量大、生产成本高以及高应力环境下大变形灾害多发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国高产高效的开采煤炭资源。提高沿空留巷开采技术的适用性和先进性是国内外采矿界研究的主要趋势。但是在无煤柱自成巷工程项目管理与技术经济评价
玉米(Zeamayssubsp.mays)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原料,它对农业,畜牧业和工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玉米在大约9000年前由墨西哥中南部巴尔萨斯河流域的大刍草(Zea mays subsp.parviglumis)逐步驯化而来。在漫长的驯化选择过程中,玉米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B73和Mo17自交系是玉米基因组和遗传学研究中最广泛使用的材料,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