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白介素13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浙江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部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2020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是生育期年龄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总发病率10%-15%,在不孕症或慢性盆腔痛的妇女中发病率均高达30%以上。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被阐明,尽管Sampson提出的种植学说已经得到广泛认同,然而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碎片逆流至盆腔只是诱因,其异位黏附、种植、生长才是EMs发病的关键。随着免疫学的观点日益深入,免疫因素特别是细胞因子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细胞合成与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的统称,是免疫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广泛参与全身免疫反应。目前认为,盆腔微环境的免疫失衡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而腹腔液中异常表达的细胞因子为逆流至盆腔的子宫内膜提供一个良好的种植、生长环境。白介素13 (interleukin-13, IL-13)是1994年被首次发现,具有广泛而复杂的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尽管对于IL-13的生物学特征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它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检测及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IL-13水平的变化,初步推测其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研究组,简称内异组,下同)取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妇科住院病人并行腹腔镜手术,术中腹腔镜下和术后病理诊断为EMS的患者32例。对照组取自同期因子宫肌瘤或卵巢良性肿瘤住我院妇科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20例。2、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内异症组32例患者和对照组20例非内异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IL-13的水平,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两组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分析内异组和对照组中血清IL-13水平和腹腔液IL-13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并将内异组血清及腹水IL-13水平分别与内异症R-AF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内异症组血清IL-13水平(6.95±2.74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2.87±9.70pg/ml) (p<0.005);内异组腹腔液IL-13水平(3.26±1.81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8.49±6.65 pg/ml) (p<0.001).2、根据期别将内异组分为内异轻度组(Ⅰ、Ⅱ期)和内异重度组(Ⅲ、Ⅳ期),血清IL-13水平内异轻度组(7.85±2.09 pg/ml)与对照组(12.87±9.70pg/ml)及内异轻度组(7.85±2.09 pg/ml)与重度组为(6.34±3.00 pg/ml)均无显著差异(P>0.05),内异重度组(6.34±3.00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2.87±9.70 pg/ml)(P<0.05);腹腔液IL-13水平内异重度组(2.43±1.43pg/ml)明显低于轻度组(4.48±1.63 pg/ml) (P<0.005),后者又显著低于对照组(8.49±6.65pg/ml) (P<0.05).3、对照组血清IL-13水平和腹腔液IL-13水平呈正相关(r=0.875,P<0.01);内异组腹腔液IL-13表达水平与其R-AFS评分呈负相关(r=-0.52,P<0.05)。4、月经周期中内异组、对照组血清及腹腔液IL-13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IL-13的水平显著降低,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推测IL-13在内异症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2、月经周期中内异组、对照组血清及腹腔液IL-13表达无显著差异,推测血清及腹腔液中IL-13水平可能不受月经周期的影响。
其他文献
普林斯是国际知名叙事学家,是叙事学研究史上横跨结构主义经典叙事学研究和后经典叙事学研究的杰出代表,至今仍然笔耕不辍,活跃在叙事学界.他在国际叙事学界的重要地位日益受
目的:观察和比较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非心梗患者,采用介入、药物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预后。同时,比较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 system,MS)时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不同治疗
为实现挡土墙的装配化,将悬臂式挡土墙拆分为立板和底板进行预制拼装,设计了预留钢筋焊接、 螺栓角钢连接、 锚栓连接3种新型装配式挡墙以及整体浇注式挡土墙,按1:5的比例在
第一部分Abp1在调控足细胞功能中的作用及机制初探第一节Abp1在足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目的:探讨Abp1是否在肾脏组织及足细胞中有表达,及Abp1对足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RT-
为了研究桥梁在设计、 建设、 运营阶段因为各种因素产生变形的检测方法,避免传统检测方法的缺陷,解决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两方面的问题.针对某运营期人行桥,采用了Laica Scan
可变情报板是传播道路实时路况信息的重要交通设施,但版面文字信息量过载和信息结构不规范导致视认性降低等问题仍然存在.根据已有可变情报板文字信息显示规范和应用现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