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络仿生夹芯结构包装材料的制备及抗冲击性能研究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ptt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夹芯结构在减震、吸能、抗冲击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丝瓜络由于特殊的多孔网架结构,具有优异的缓冲性能。因此,本课题基于仿生学原理以丝瓜络为仿生对象,将仿生结构应用于夹芯结构设计,制备出轻质高强的缓冲夹芯包装材料。首先,对天然丝瓜络力学性能展开研究,从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两方面着手,获得起主要缓冲作用的特征结构。在此基础之上,结合静态压缩实验,探索了丝瓜络缓冲机理。结果表明丝瓜络优异的力学性能是各部分结构综合作用得到的最佳结果,其中内表面所分布的粗壮纤维提供主要的抗冲击强度。丝瓜络受压变形,表现为钻石与对称两种失稳模式,通过纤维扭曲变形达到能量吸收的目的。然后,设计丝瓜络仿生结构。丝瓜络在生长过程中,纤维排布具有高度的自相似与对称特点,符合分形图案特征,因此创新性地引入分形理论用于指导仿生结构建模。结合力学实验确定以对称特征结构作为基本设计单元,成功设计出一种丝瓜络仿生原型结构。其次,借助3D打印制备丝瓜络仿生结构试样并进行力学性能表征。将所设计的三维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计算与分析,并对3D打印模型进行静态压缩试验,用于验证仿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3D打印制备得到的丝瓜络仿生模型具有与天然丝瓜络相同的缓冲特性。以壁板折叠角度(θ)与壁板长度(a)为参数,以单位质量能量吸收值(SEAm)为设计目标,对仿生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壁板的折叠角度对SEAm影响较小,降低壁板长度可提高SEAm,当折叠角度在11度左右且壁板长度小于4mm,可获得最大缓冲性能。最后,优化仿生结构制备工艺,基于折纸理论进行纸质仿生夹芯板设计与仿真分析。在现有3D打印制备研究基础之上,提出基于折纸理论制备仿生结构包装材料,将平面二维瓦楞原纸通过折叠方式得到三维空间仿生结构,结果表明缓冲性能介于蜂窝纸板与EPE之间。本文对丝瓜络仿生夹芯结构的设计及其性能进行了相关探索性基础研究,并创新性地将折纸理论引入仿生材料制备中,大大降低了制备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对新型缓冲包装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电镀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电镀废水,电镀废水的成分复杂,含有各类重金属离子和危险废物(剧毒物、酸碱物)等,若电镀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环境中,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会污染环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下,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营造舒适的城市户外活动空间是打造宜居城市必不可少的要求。绿地作为城市户外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
我国再生骨料主要由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砖组成,其中砖含量为30%~50%左右,混凝土含量为40%~60%。由于砖混再生骨料吸水率高、强度低等缺陷,大大限制了其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焦炭塔是石油化工行业焦化装置的核心设备,它的健康运行对石油炼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众多学者专家对焦炭塔都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存在以下问题:(1)针对焦炭塔易出现的裂纹、倾斜、鼓凸变形等情况,普遍缺少对设备及时有效的健康监测,传统的方式是出现问题,发现问题,再停产维修。不仅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还存在安全风险。(2)前人对焦炭塔的研究,大都是基于简化结构和工艺后的有限
近年来,超级电容器以其优良的循环耐久性、快速充放电能力、低成本和高功率密度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储能电源、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对于现
随着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寻找可替代传统能源的清洁能源是工业界和学术界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研究者们利用塞贝克(Seebeck)热电效应制作了多种多样的热电发电器
目前,由于环境恶化和大气沉降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氮沉降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本研究选择川西平原西河小流域不同生态区(集约化农区、普通农区、城市区和林区)为研究区域,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持续监测大气氮干湿沉降与河流氮素,研究西河流域大气氮沉降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和输出系数模型,进一步探讨了研究区大气氮沉降对西河水体的氮贡献情况。主
锂硫(Li-S)电池由锂金属负极和硫正极组成,具有理论比容量高(1672 m Ah g-1)、价格低廉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未来有望在动力电池领域得到发展和实际应用。然而,锂硫电池的商业化
[目 的]房间隔缺损(ASD)是最常见的结构性心脏病之一,常规心脏超声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还可以有效评估左室收缩功能,但其发现左心室早期功能的变化并不敏感,而三维斑点追踪(3D-
超高层建筑通常具有较大的高宽比,轻质高柔,对风荷载十分敏感,因此风荷载成了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性荷载之一。一些研究表明,采用开局部透风槽等气动措施降低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