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甲草化学成分研究及总黄酮提纯化工艺考察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id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甲草为景天科佛甲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传统植物药被广泛使用。近年来药理学研究证明佛甲草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肝损伤、抗疲劳、抗脂质过氧化、对心脑缺氧有保护作用以及抗炎作用,尤其是佛甲草总黄酮对肿瘤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中药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从中药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化学成分,必须化学结构明确,才能深入研究其生物活性、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进行结构改造、人工合成等。本论文着重对佛甲草石油醚萃取部位所含化学成分,运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等多种分离手段进行了分离纯化,结合EI-MS、1H-NMR、13C-NMR、IR等现代波谱方法、化学和物理方法,从佛甲草全草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目前,国内外提取纯化佛甲草总黄酮的主要方法是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和D101大孔树脂富集法,其存在提取时间长、提取溶剂用量大和大孔树脂吸附量低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本文首次采用超声波法通过正交试验对佛甲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极性大孔树脂对佛甲草总黄酮的富集纯化效果,并进行了抗DPPH自由基实验研究。   (1)佛甲草化学成分分析:运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葡聚糖凝胶柱(Sephadex LH-20)等多种分离手段,结合现代波谱方法、化学和物理方法,从佛甲草全草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①正三十三烷,②齐墩果烯三萜δ-白檀酮,③δ-香树脂醇,④β-谷甾醇,⑤豆甾-5-烯-3β-醇-7-酮,⑥豆甾-5-烯-3β-7α-二醇,⑦胡萝卜苷棕榈酸酯,⑧胡萝卜苷。   (2)超声波法从佛甲草中提取总黄酮: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提取溶剂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对提取效率的影响,最终确定超声波法提取佛甲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40、超声时间20min、超声温度30℃。佛甲草总黄酮提取率达到1.66%,并将超声波提取法与传统溶剂回流提取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佛甲草总黄酮的提取率高于传统溶剂回流提取法。   (3)大孔树脂富集纯化佛甲草总黄酮的工艺优化:以佛甲草总黄酮的吸附量和解析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实验从三种不同极性大孔吸附树脂(D101、HPD400、AB-8)中筛选出最优的适合富集佛甲草总黄酮的树脂。结果显示,采用AB-8型大孔树脂富集纯化佛甲草总黄酮效果最佳,洗脱条件为:上样浓度为1.59mg·mL-1、150mL80%乙醇为洗脱剂、洗脱速度为2mL·min-1洗脱,洗脱率达94.72%,总干燥物中佛甲草总黄酮的含量为43.51%。   (4)佛甲草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研究:以VitC为对照,研究佛甲草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在供试浓度范围内,佛甲草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与总黄酮浓度呈现一定量效关系。在所选浓度范围内,佛甲草总黄酮浓度在40μg·mL-1时,其对DPPH·清除率达到82.31%,高于同浓度下VitC的清除率。
其他文献
目的:二氢杨梅素,是在筛选NF-κB抑制剂时,发现的一种有效的源自天然产物的小分子抑制剂。它是从葡萄科蛇葡萄属的一种木质藤本植物中提取出来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血栓、抗肿瘤、消炎等多种活性。在本研究中,主要检测二氢杨梅素对TNF-α诱导的HeLa细胞中NF-κB活化的及其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影响。方法:①用MTT实验来检测二氢杨梅素对HeLa细胞存活率的影响;②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
  目的:以禹州漏芦为研究对象,探讨禹州漏芦的保肝作用,筛选出活性部位,建立禹州漏芦的保肝活性部位指纹图谱与保肝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为禹州漏芦品质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目的:化脓性感染伤口又称非特异性感染,伴有局部组织血供障碍时,创面更为难以愈合。西医多采用抗生素湿敷,不能解决局部供血不足的问题;长期使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且可导致病程延长。糖尿病性溃疡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规换药疗效甚微,容易继发感染以及坏疽,导致病程迁延,可长达数月到数十年不愈,在老年人中患病率尤其高,可致住院时间长,费用非常巨大,病死及截肢率升高,是慢性难治性溃疡之一。中医中药因其
目的:初步探讨发酵桦褐孔菌对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  方法:分别采用硫酸苯酚法、Folin-Ciocalteu法、比色法测定未发酵、发酵桦褐孔多糖、萜类和多酚的含量;以肝癌He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