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9年全省各县(市、区)耕地地力监测、耕地地力和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样点等相关分析数据,在借助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模型筛选福建省耕地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模糊Borda模型进行粮食生产主要影响因素综合排序的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建立福建省耕地粮食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空间属性数据库,开展福建省耕地粮食作物生产主要限制因素的限制程度分区评价,分析提出全省耕地粮食生产主要限制因素的治理改良对策,为消除福建省粮食增产的瓶颈,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的福建省耕地粮食生产主要影响因素均为耕层厚度、灌溉条件、速效钾、≥10℃积温、有效硼、交换性镁、坡度、pH、碱解氮和有效磷等10个因素,借助模糊Borda模型对两种方法筛选的粮食生产影响因素进行主次综合排序,结果表明福建省耕地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灌溉条件>耕层厚度>速效钾>有效硼>≥10℃活动积温>坡度>pH>交换性镁>碱解氮>有效磷。2、福建省耕地粮食生产限制面积较大的限制因素分别为硼素限制、酸性限制、氮素限制、钾素限制、镁素限制、灌溉限制和耕层限制,限制面积分别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99.76%、97.50%、92.59%、90.26%、83.71%、82.39%和70.46%;全省耕地粮食生产限制面积较小限制因素为热量限制、坡度限制、磷素限制和碱性限制,限制面积分别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3.31%、51.81%、44.99%和0.23%。3、福建省三等耕地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灌溉、硼素、酸性、钾素、氮素、耕层和镁素限制,四等耕地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灌溉、硼素、酸性、钾素、镁素、氮素和耕层限制,五等耕地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灌溉、硼素、耕层、酸性、钾素、氮素和镁素限制,六等耕地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灌溉、硼素、酸性、钾素、氮素、耕层和镁素限制。4、福建省滨海盐土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灌溉、硼素、氮素和钾素限制;潮土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硼素、酸性和钾素限制;赤红壤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灌溉、耕层、氮素、硼素、钾素和镁素限制;风砂土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硼素、氮素、耕层、灌溉、钾素和镁素限制;红壤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灌溉、硼素、耕层、酸性、钾素、氮素和镁素限制;黄壤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硼素、耕层、灌溉、热量、酸性、坡度和镁素限制;水稻土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硼素、酸性、氮素、钾素、镁素和灌溉限制。5、硼素、氮素、钾素和酸性限制均是福建省不同垂直高度上耕地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随着海拔的升高,灌溉和镁素限制也逐渐成为耕地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海拔600 m以上,热量、坡度和耕层限制也成为耕地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6、福建省耕地粮食生产的硼素限制以强度、中度限制区占优势,合计占全省硼素限制耕地总面积的91.43%,耕地磷素限制以中度和弱度限制区占优势,合计占全省磷素限制耕地总面积的84.85%,耕地钾素强度、中度和弱度限制区分别占全省钾素限制耕地总面积的20.95%、48.56%和30.70%,耕地坡度限制以中度和弱度限制区占优势,合计占全省坡度限制耕地总面积的88.22%,耕地酸性限制以强度和中度限制区占优势,合计占全省酸性限制耕地总面积的82.17%,耕地碱性强度、中度和弱度限制区分别占全省碱性限制耕地总面积的23.74%、42.17%和29.38%,耕地热量限制以中度和弱度限制区占优势,合计占全省热量限制耕地总面积的89.32%,耕地耕层限制以中度和弱度限制区占优势,合计占全省耕层限制耕地总面积的95.92%,耕地灌溉限制以中度限制区占优势,占全省灌溉限制耕地总面积的67.32%,耕地氮素强度、中度和弱度限制区分别占全省氮素限制耕地总面积的22.71%、51.62%和25.68%,耕地镁素强度、中度和弱度限制区分别占全省镁素限制耕地总面积的41.53%、36.82和21.66%。根据福建省耕地粮食生产主要限制因素的空间分异情况,提出耕地粮食生产的灌溉、耕层、坡度和热量限制等外在限制因素以及酸性、氮、磷、钾、镁和硼素限制等土壤内在限制因素的治理与调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