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出版的《世界的持有者》是印度裔美国作家芭拉蒂·穆克吉的第四部小说。穆克吉于1940年出生于印度北部城市加尔各答一个富裕的孟加拉血统家庭。由于其家境殷实且父母开明,她的教育背景和成长经历充满了多元文化的烙印。1980年移民美国后,穆克吉充分认同美国所倡导的民主价值观,享受着美国梦带给她的机遇。穆克吉一生经历了一系列身份的转变,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对身份问题的思考出现在她的多部作品中。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世界的持有者》其实是对霍桑1850年小说《红字》的后现代“重写”。正如互文性是后现代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穆克吉笔下的女主人公汉娜与《红字》中的海斯特相互映射。就《世界的持有者》这部小说而言,汉娜的命运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汉娜出生在北美殖民地,成长在清教家庭,婚后随爱尔兰籍丈夫前往英国和印度并最终阴差阳错地成为一名印度王侯的情人。穆克吉运用后现代叙事手法,把多重的时间和空间杂糅在一起:小说有两条时间和三条空间线索-跨越了20世纪的美国波士顿、17世纪的北美殖民地塞伦、英国和印度。
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原型批评具有无可比拟的深度和广度,为阐释文学作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美国比较神话学者约瑟夫·坎贝尔通过对跨文化文本的研究,试图证明在人类集体无意识中存在着共同的神话原型。在他的代表作《千面英雄》坎贝尔提出了“元神话”这一范式,其包含“出发”、“启蒙”、“回归”三个阶段,而汉娜的传奇一生正印证了这一循环性的元神话范式。本文将采用坎贝尔关于元神话额论述作为理论框架,探讨穆克吉如何改写了神话中男性英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