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汇储备问题一直被我国乃至世界许多大国所关注和重视,也是许多国家关于外汇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难题,外汇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的,可以随时兑换的外国货币的资产。1998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449.59亿美元,在此之后的十年间,我国外汇储备量增长飞快,进而出现了大量的超额外汇储备,在2006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此后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在一定程度上,外汇储备可以表现一个国家的金融实力和经济实力,对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上来说,合理适度的外汇储备发挥着正面效应,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增强一国应对全球经济风险的能力,继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际信誉、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超出适度范围的外汇储备就会发挥出负效应,表现在:加剧通货膨胀、承担较高机会成本、面临很大的外汇贬值风险、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外汇储备管理提出挑战。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巨额外汇储备的管理,促进我国外汇市场以及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有关外汇储备理论及实证研究结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对本文的创新点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行论述;其次,对外汇储备的基础理论进行梳理。在这一部分当中,对本文涉及到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制度等概念进行了系统的界定。提出目前国内外研究中主要存在的三种外汇储备基础理论;再次,阐述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及现状。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不同时期的外汇储备管理具有不同的特征,继而,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及结构研究。近四万亿的外汇储备明显超出了我国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但是何种规模及何种结构的外汇储备才是合理的。在这一部分中,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再次,阐述了巨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正面及负面影响;最后,在我国已经出现巨额外汇储备的背景下,一方面应当对外汇储备实施积极的管理,抑制外汇储备继续增长,另一方面,应当加快外汇储备规范制度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