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率约为9.7%,然而,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却没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得到应有的提高,在国民收入的不同分配主体中,劳动者没有充分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根据统计数据,自1995年以来,我国劳动收入占比逐年下降,由1995年的51.44%下降到2007年的39.74%。在全球经济尚未全面复苏,国际消费市场疲软以及转变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背景下,我国已经不能再继续依赖出口及高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特别是提高居民的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至关重要。因此分析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促进劳动收入占比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要素收入分配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描述性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主体结构如下:本文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趋势和特点作了实证考察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呈阶段性特点:1978-1985年快速上升期;1986-1995年相对平稳期;1996-2007年大幅下降期;2007年以来的短暂回升期。其次,针对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趋势,通过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影响劳动收入占比的因素做了全面的理论探讨,并重点分析了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劳动力市场结构、产业结构及全球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了相应的数据指标对导致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资本产出比、产业结构调整、工会讨价还价能力和全球化过程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产生了显著影响。资本深化、工会讨价还价能力和全球化进程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有负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影响为正;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最后,依据本文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改善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提高劳动者报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强化工会职能,推进劳动者集体谈判制度;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升对外贸易综合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