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各国外交和经济往来的日趋频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群体之间的交际也就是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现象和迫切的需求。如何能够使这种跨文化交际成功进行,也就是成功的完成交际双方的交际目的,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和研究热点。想要成功的在跨文化的环境中达成交际目的,交际双方需具备必要的能力和素质,也即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交往的不断升温和深入发展使得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才逐渐变得炙手可热,这也极大的推动了英语教学目的的不断变化发展,国内外致力于英语教学及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当前英语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材作为英语教学中教与学的重要媒介,对教学目的的实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海量英语教材充斥市场,给英语教材的使用者选择合适教材带来巨大困惑。如何基于科学有效的评估办法来选择教材以最好的服务于教学目的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对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进行侧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材使用前评估(为初期筛选教材和补充语料提供参考建议)。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先通过文献研究,即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探索在英语教学环境下教材中包含哪些可能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基本构成要素(知识、态度、技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如何构建一份具体的评估对照表(由一系列评估问题组成)对教材中的这些因素进行评估;然后就研究得出的评估对照表对《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002年版)》学生用书的前三本教材进行案例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分析方法,进而以此分析结果为基础评估这三本教材在内容安排和练习设置上存在哪些可能有利于或不利于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因素,从而对建立侧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材评估体系框架提出有贡献意义的新见解,为国内大学进行英语教材的初期选择、语料及练习补充和调整提供参考建议。通过研究,本文作者得出以下结论:1)就知识要素而言,隐性文化、交际文化、母语文化内容应作为必要的文化类别在教材中得到体现;就态度要素而言,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比以及有利于共情能力培养的语料选择和练习设置应在教材中得到体现;就技能要素而言,有利于培养交际能力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应在教材中得到体现。2)《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002年版)》学生用书的前三本教材中隐性文化、交际文化达到一定比重,母语文化比重过小。跨文化交际语料和国别文化对比内容比重过小。教材中符合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课堂练习设置比重超过50%,与针对语法能力和语言技能的练习设置比重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平衡。3)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对教材使用效果产生影响,作者建议教师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对教材内容给予适当的补充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