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式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加工及应用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深以及人们对身体健康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日益关注,即时检测(POCT,point-of-care-testing)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微流控技术由于具有检测速度快,样品需求量小、容易集成化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POCT技术。其中,碟式微流控芯片(Lab-on-a-disc)由于只需要电机带动芯片即可完成液体的输送,无需外部驱动。相比传统的微流体检测系统,离心微流控系统由于其自身特点,制造成本低,小型化和自动化。离心微流体系统在核酸检测、环境检测、临床分析、即时诊断和食品安全等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离心微流控技术快速发展,很多成熟的离心微流控平台已经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需求下搭建了一套自主设计的离心微流控光学检测平台,并设计一款用于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的碟式微流控芯片。本文搭建的用于生化检测的离心微流控系统,该系统包括42步进电机带动芯片的离心装置;用于吸光度检测的双光路补偿装置,采用光电二极管和放大模块组成;等温控制的温度装置以及用于实时观察芯片内液体流动的可视化装置。其中,除可视化装置使用相机自带软件进行控制之外,所有控制系统通过python和单片机进行控制,整个实验流程实现自动化完成,所有数据通过采集卡采集到上位机并进行保存。针对尿液自动化、快速检测的需求,结合微流控技术与生化分析技术,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离心力驱动的碟式微流控尿液生化检测芯片。该芯片采用微流道与毛细阀、虹吸阀和铁蜡阀结合可实现微量样品和试剂有序输送、混合及检测等集成功能,通过COMSOL对芯片上毛细阀和虹吸阀结构进行仿真分析,优化转速。围绕微流控芯片,研制一套小型化、全自动尿液生化检测系统,通过双光路设计和双波长检测方法减低光源波动和背景干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在该系统上进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重复性和校准分析。结果显示,该系统的精密度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在1.3%~2.46%,说明系统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校准曲线表明浓度和吸光度值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95)。芯片上四个相同单元结构可完成多样本或多指标的并行检测,有望应用于尿液蛋白的快速检测。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希望之后的工作能够在搭建的离心微流体平台的基础上,搭建一套POCT仪器,真正的实现样品进结果出的全自动化检测,为生物医学检测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陀螺稳定平台作为伺服控制系统的基石,它被广泛应用于船舶、坦克、运载火箭以及飞行器等高科技领域中。随着国防以及民用对稳定平台系统的响应速度、跟踪精度和抗扰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PID控制算法不能满足控制性能的需求,因此有必要研究陀螺稳定平台的先进控制算法。本文以两轴四框架陀螺稳定平台作为研究对象,以提升平台的动态响应特性和抗扰能力为目标来进行控制方法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稳定平台的
在肿瘤微环境领域,能在同一张组织样本上获得不同的细胞表型,并得到其空间位置信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不同荧光探针间的光谱混叠使得难以同时标记检测不同表型的细胞,而样本的重复洗脱标记会使得样本受损,无法准确检测。高光谱显微成像技术有效的结合了显微成像技术和光谱检测技术,显微成像技术用于获取样本形态信息,光谱检测技术主要获取组织样本单点的一定范围的光谱信息,二者的结合能够同时获取生物样本的形态信息和光
本文首先对化学分析方法不恰当、化学分析过程中实验人员操作不当、化学分析试剂或仪器不合格、分析样品制备不规范以及化学分析测试环境等方面对化学分析测试中误差来源进行分析,并对化学分析测试中,正确度、精密度、准确度、不确定性等误差的表示方法展开阐述,最后从选择适合的化学分析方法、强化取样控制、加强定量分析精准度、控制测量误差、进行平行重复测试、消除系统误差、保证实验室质量等方面对化学分析测试中误差控制对策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