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 Tat基因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高表达PD-L1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ly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HIV-1 Tat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Tat,并将其转染血管内皮细胞,建立稳定表达Tat的细胞株,研究Tat对内皮细胞膜表面分子PD-L1表达的影响及相关的信号分子转导机制。探讨Tat通过介导内皮细胞高表达PD-L1诱导机体免疫耐受,从而使HIV-1病毒逃逸机体免疫监视的可能机制。   方法:1)以pCV1(Tat and rev)质粒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HIV-1 Tat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Tat。2)重组质粒pcDNA 3.1(+)-Tat和对照质粒pcDNA 3.1(+)分别转染血管内皮细胞ECV304,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HIV-1 Tat的细胞株。通过RT-PCR,细胞免疫荧光法及荧光素酶活性测定法鉴定Tat蛋白表达。3)RT-PCR、Real-time PCR,FCM分析pcDNA 3.1(+)-Tat ECV304细胞膜表面PD-L1的表达水平;4)Real-time PCR、Western blot、FCM法分析信号分子的磷酸化水平与Tat 诱导细胞高表达PD-L1的相关性。   结果:1)PCR方法获得HIV-1 Tat基因,并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体pcDNA3.1(+)-Tat,BamHI和XhoI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得到约261bp的目的片段,大小与理论值相符;DNA 测序鉴定结果与GenBank报告的基因序列完全相符。2)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Tat的ECV304细胞株:RT-PCR示转染pcDNA 3.1(+)-Tat质粒的ECV304细胞出现约261bp条带(Tat mRNA的表达),对照组无目的条带出现;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pcDNA 3.1(+)-Tat质粒的ECV304细胞可见红色荧光,表明有Tat蛋白的表达,阴性对照细胞(转染pcDNA 3.1(+)的ECV304细胞)未见红色荧光;荧光素酶活性测定显示,与转染空载pcDNA 3.1(+)的ECV304细胞相比,转染pCDNA3.1(+)-Tat的细胞的RLU值明显增高。3)RT-PCR、Real-time PCR分析显示pcDNA 3.1(+)-Tat ECV304 细胞 PD-L1 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细胞即pcDNA 3.1(+)ECV304细胞的20倍左右;FCM结果显示:pcDNA 3.1(+)细胞和pcDNA 3.1(+)-Tat细胞PD-L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3.2[%]和49.7[%],后者平均荧光强度峰值与前者相比明显右移。4)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pcDNA 3.1(+)细胞相比,pcDNA 3.1(+)-Tat ECV304细胞内p-ERK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加入p-ERK抑制剂PD98059后,pcDNA 3.1(+)-Tat ECV304细胞p-ERK的表达被显著抑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表明抑制剂抑制了Tat上调p-ERK的活性。同一细胞内检测PD-L1的表达发现pcDNA 3.1(+)-Tat ECV304细胞加入ERK抑制剂后PD-L1 mRNA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和蛋白表达(FCM检测)均降低,反映抑制剂抑制了Tat介导的PD-L1的表达上调,提示Tat诱导ECV304细胞高表达PD-L1经过了p-ERK信号分子通路。   结论:1)证实HIV-1 Tat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ECV304 高表达PD-L1。2)HIV-1 Tat上调ECV304细胞内PD-L1的表达与信号分子ERK的磷酸化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当前司法实践,根据目前诉源治理在选择方式、裁判质量、裁判标准、数据分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建立“判决导向型”诉源治理模式的建议及优化路径.本
2015年新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实施,对加强公民权利保护、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但具体适用中新旧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之间存在的诸多矛盾也日益突出,为加强新法与其他行
关键词 证据法定种类 审判中心 侦查中心主义 案卷笔录中心主义  作者簡介:万婧,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212  刑事案件的证据是用于回溯案件事实的唯一途径。惟在法治社会之定分
基于保护案外人权益同一目的,均为了撤销生效裁判的第三人撤销之诉与再审之诉这两项制度紧密相连,且有交叉重叠之处.本文试图从主体适格、程序要件、实体证据、时效起算等方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划分,是我国民事诉讼理论中对与证据种类进行分类的一种传统方法,但是对于其概念定义、在诉讼实践中的运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政法大
背景与目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T细胞依赖的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是由于神经肌肉处传递障碍引发的肌肉无力,是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疾
尚未取得执行依据的普通债权人也可申请参与分配;参与分配截止时间的早与晚,彰显的是一种利益平衡和法益考量;普通债权原则上按照比例受偿,也就是说,例外情况下可以不按照比
关键词 家事审判 家事诉讼 改革路径  作者简介:刘芬,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硕士,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209一、家事审判改革之必要性分析  (一)家事纠纷的特性  学界对家事纠纷的特点已经
2015年2月4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下称《民诉法解释》)始终未有对“排除合理怀疑”的直接针对性的进一步解释,致使实践中存在着不少分歧和似是而非的理解.因此,欲
芝罘区对社会组织联合党建的探索对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同共赢、增强社会组织的公信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依然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工作特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