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明确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并为中医辨证的客观量化提供临床依据,以求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二科病区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拟定的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型采用《实用中医内科学》中消渴病分型,分为肺胃燥热型、肠燥津亏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脾胃气虚型、湿热中阻型。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系统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记录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粥样硬化等数值。采用SPSS19.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若方差不齐时,可采用非参数检验;若方差齐时,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概率(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①在证型分布上,2型糖尿病患者以肝肾阴虚型患者为多。在证型与性别分布中,经统计学分析,P值?0.05,即表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证型分布中,性别与疾病的发生无明显差异。各证型年龄比较中,肺胃燥热型<湿热中阻型<脾胃气虚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肠燥津亏型,揭示了疾病从燥热到气虚、阴虚、阴阳两虚的转变过程。体重指数上,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体重超重的现象,且肺胃燥热型平均体重指数最高。
②在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各证型在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上均无明显差异。在血脂方面,以肺胃燥热型脂代谢紊乱最为严重,故在治疗时要注意滋阴清热法的临床运用。在尿微量白蛋白方面,以阴阳两虚型最为严重,提示在疾病晚期,已出现了相关肾脏的并发症。在尿酸方面,脾胃气虚型尿酸含量较高。在颈动脉情况上,肠燥津亏型患者、湿热中阻型患者及阴阳两虚型患者大多数出现了颈动脉斑块。
结论:①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肾阴虚型为主;各证型男女发病无差异;年龄的增长与消渴的病机转变几乎同步;②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超重且糖脂代谢异常,尤其在肺胃燥热型患者中,体重指数较高、脂代谢紊乱程度严重,因此对于肺胃燥热型患者应注意其血脂水平,并强调控制体重的重要性;③在2型糖尿病的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及肠燥津亏型患者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逐渐出现,所以在治疗糖尿病时,应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做到既病防变,控制病情及延缓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二科病区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拟定的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型采用《实用中医内科学》中消渴病分型,分为肺胃燥热型、肠燥津亏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脾胃气虚型、湿热中阻型。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系统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记录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粥样硬化等数值。采用SPSS19.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若方差不齐时,可采用非参数检验;若方差齐时,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概率(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①在证型分布上,2型糖尿病患者以肝肾阴虚型患者为多。在证型与性别分布中,经统计学分析,P值?0.05,即表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证型分布中,性别与疾病的发生无明显差异。各证型年龄比较中,肺胃燥热型<湿热中阻型<脾胃气虚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肠燥津亏型,揭示了疾病从燥热到气虚、阴虚、阴阳两虚的转变过程。体重指数上,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体重超重的现象,且肺胃燥热型平均体重指数最高。
②在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各证型在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上均无明显差异。在血脂方面,以肺胃燥热型脂代谢紊乱最为严重,故在治疗时要注意滋阴清热法的临床运用。在尿微量白蛋白方面,以阴阳两虚型最为严重,提示在疾病晚期,已出现了相关肾脏的并发症。在尿酸方面,脾胃气虚型尿酸含量较高。在颈动脉情况上,肠燥津亏型患者、湿热中阻型患者及阴阳两虚型患者大多数出现了颈动脉斑块。
结论:①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肾阴虚型为主;各证型男女发病无差异;年龄的增长与消渴的病机转变几乎同步;②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超重且糖脂代谢异常,尤其在肺胃燥热型患者中,体重指数较高、脂代谢紊乱程度严重,因此对于肺胃燥热型患者应注意其血脂水平,并强调控制体重的重要性;③在2型糖尿病的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及肠燥津亏型患者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逐渐出现,所以在治疗糖尿病时,应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做到既病防变,控制病情及延缓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