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自1995年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文领域计划联合提出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计划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迅速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是中国仅存的一湖清水,其在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国家领导的大力重视。面对巨大的发展压力和环境压力,作为鄱阳湖流域主要载体的江西省近年来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本文选取鄱阳湖流域的主体-江西省为研究区域,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分析了江西省1988年至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并应用主成分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多种数学方法对引起变化的驱动因素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江西省今后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论文研究内容主要有三方面:
分析了江西省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特征。受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影响,20年间江西省建设用地面积迅速增加,尤其体现在城镇特别是大城市周围。由此也必然带来耕地面积继而林草地、水域的减少,加剧了人地矛盾。景观格局和生态服务价值也同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景观越来越破碎、生态服务价值也有所降低。
综合使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研究江西省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全省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自然因素主要是降水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包括经济、人口、政策等。具体到耕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人口(总人口和农业人口)变化、农业科技进步、降水量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等。
建立了生态敏感性分析的指标体系和地理处理模型,对江西省进行了生态敏感性分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西省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