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MIF-173G/C基因多态性与山西地区早期宫颈癌发病及其淋巴转移风险、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收集早期宫颈癌患者的外周血250例作为病例组(包括转移49例,未转移201例),正常健康人的外周血147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样本均取自山西省汉族人群。提取外周血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MIF基因-173G/C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探讨MIF基因-173G/C位点多态性与早期宫颈癌发病易感性、淋巴结转移风险和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应用ELASA法检测早期宫颈癌组与对照组、淋巴转移组与未转移组、不同分化组中血清MIF浓度,探讨MIF-173G/C多态性与早期宫颈癌患者血清MIF浓度的关系。结果:①山西省汉族人群中MIF基因-173G/C位点存在三种基因型:GG、CC和GC。其中GG为正常野生基因型,GC与CC基因型为发病的危险基因型。早期宫颈癌组和正常对照组人群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具有群体代表性。两组中的MIF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21.82,P<0.05)。G/G、G/C+C/C基因型频率在早期宫颈癌组各为16.80%、83.20%,在对照组为27.21%、82.79%。数据显示GC和CC基因型可能是早期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39和2.222)。与G等位基因相比较,携带有C等位基因的患者患早期宫颈癌的风险可增加1.5倍。②淋巴转移组和未转移组中MIF-173 GG、GC、CC基因型分布和G、C等位基因的分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G/G、G/C+C/C基因型频率在淋巴未转移组各为15.92%、84.08%,在淋巴转移组为10.20%、89.80%,且淋巴转移组的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组(55.11%vs33.33%)。与基因型GG相比,携带CC基因型可使早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升高3倍(OR=2.579,95%CI=0.909-7.319)。携带有C等位基因者可以使早期宫颈癌发生淋巴转移的风险升高1.8倍(OR=1.850,95%CI=1.138-3.006)。③MIF三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早期宫颈癌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相比,拥有GC、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的患者其肿瘤的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④ELISA结果显示早期宫颈癌组与正常组、淋巴转移组与未转移组、不同分化组之间不同基因型MIF的血清浓度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宫颈癌组、淋巴转移组、中和低分化组较正常组、淋巴未转移组和高分化组拥有更高的MIF血清水平;CC基因型携带者具有较高的MIF血清浓度,更易患早期宫颈癌,且发生淋巴转移的风险高,同时肿瘤的恶性程度更高。结论:MIF-173G/C位点中GC+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携带者可增加患早期宫颈癌的易感性,且发生早期宫颈癌淋巴转移的风险和肿瘤的恶性程度会升高;早期宫颈癌患者及发生淋巴转移的患者其血清MIF浓度会明显升高;检测MIF血清浓度及其基因型可作为早期宫颈癌诊断和防治的重要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