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要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二氧化碳同甲烷、一氧化碳、臭氧、氧化亚氮等痕量气体共同引起温室效应,其中二氧化碳是占比最高的温室气体。河流系统是连接陆地碳库与海洋碳库的重要纽带,是将陆源含碳物质输运入海的主要途径。早期研究河流碳循环,主要集中在河流碳的横向搬运,而对界面交换研究较少,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全球河流向大气释放CO2是全球河流入海的碳通量的2倍。由于忽略河流向大气中碳的释放,陆地碳汇能力评估可能存在问题。低级别河流体量小、对外界干扰响应迅速,对于理解陆地-水体系统的碳循环驱动过程、评价人为活动的影响、揭示河流内部碳释放机理具有先天的优势,是陆地水系统碳循环深入研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分析喀斯特地区河流CO2释放驱动机制,探讨喀斯特小流域大气CO2的“源”、“汇”效应,以及环境因子和水质参数对CO2释放的影响,为我国碳收支计算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取贵州省贵阳市阿哈湖入湖河流及阿哈湖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金钟河,游鱼河,白岩河,以及阿哈湖进行研究。综合运用通量箱法和模型法监测水-气界面CO2,分析喀斯特小流域水-气界面CO2通量,探究环境因子和水质参数对他们的影响,并对通量箱法和模型法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实测游鱼河、白岩河、金钟河和阿哈湖水-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年均值均大于零,为大气CO2的“源”,年均释放速率:金钟河(690.74 mg·m–2·h–1)>游鱼河(439.93 mg·m–2·h–1)>白岩河(249.34 mg·m–2·h–1)>阿哈水库(15.56mg·m–2·h–1)。(2)在监测期间内,实测游鱼河、白岩河、金钟河和阿哈湖水-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与水温、流速成正相关;与pH,DO,Chl-a成负相关;与气温、风速、电导率、TP、TN无显著性相关。(3)游鱼河、白岩河、金钟河和阿哈湖水体pCO2高于空气pCO2,处于过饱和状态。全年水体pCO2年均值:游鱼河pCO2(389.45 Pa)>金钟河pCO2(306.68 Pa)>白岩河pCO2(261.38 Pa)>阿哈水库pCO2(171.25 Pa)。水体pCO2季节变化为:春季高,夏季低,秋季和冬季介于春季和夏季之间。(4)通量箱法和模型法具有一定相关性,但是两种方法得到的水-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的大小还是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HCO3-浓度越大,通量箱法和模型法监测结果越接近;pH、水温和流速越大,通量箱法和模型法监测结果差异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