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误导了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损害了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加剧股市的投机行为,不利于资本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如何抑制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是资本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制度安排来协调和分配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力与利益的一种监督和制衡机制,是解决盈余管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措施。然而,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公司治理在制约盈余管理方面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公司治理存在很多问题。近年来,我国机构投资者不断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成为重要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和获取长期投资收益,有参与公司治理的意愿和能力。随着对机构投资者研究的深入,学者开始注意到机构投资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司治理的缺陷,但是其在参与公司治理方面具有差异。因此,本文以盈余管理为视角,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和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以检验机构投资者整体以及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主要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股东积极主义、产权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介绍了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历程以及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差异性的因素。在实证部分,本文以2003~2010年沪深两市A股有机构持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信息,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并进行了修正,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两类,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公司治理变量的综合因子得分。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的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呈倒U型相关;在资本市场,由于监督成本、监督收益、持股比例、持股规模等的不同,机构投资者具有异质性,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作用不同,积极型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消极型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本文的扩展研究结果表明:完善的公司治理可以帮助积极型机构投资者更好的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抑制消极型机构投资者的消极作用。最后,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给出了更好地发展机构投资者引导其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建议。